小灵通退市引发的舆论巨浪还未平息,iphone携手新联通来华的消息又登上了媒体头条,3G元年的中国通信市场话题不断,好不热闹,以致今天我花了很多时间拜读各位通信专家的大作,直到凌晨才动笔写这篇博客。
看了这么多文章,总体的感觉是大部分内容都是关于中国移动和苹果就引进iphone谈判破裂的方方面面,而对于这则新闻的主角中国联通却关注甚少。本来嘛,移动和iphone是大家眼里的“天仙配”,此前一直绯闻不断,多轮谈判的起落更是引人入胜,但其实这桩婚姻从一早就注定难成美事:1.iphone的收入分成模式动了中国移动的核心利益;2.双方都强调对增值业务的主导权,谁都不愿意做“倒插门”;3.TD版iphone的研发需要巨大资金,苹果不希望承担成本和风险……更何况,苹果的itunes音乐商店与中国移动12530无线音乐平台属于同类业务,水火不容。在双方都不肯妥协的情况,iphone情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言归正传。据说,新联通能够最终俘获iphone的芳心,其所获3G牌照WCDMA是加了分的,它使得苹果现有的3G版iphone可以直接投入到中国市场,不需要进行核心技术上的改进。而牵手联通,又为苹果和移动谈判增加了博弈的筹码。不过,新联通吃苹果的代价应该也不小,无论是接受收入分成,还是放弃增值业务主导权,都势必对公司的未来发展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那么,中国联通甘愿作出这么大的让步究竟是为什么呢?
经过分析可以得知答案——抢占高端通信市场。
众所周知,高价值客户是对通信运营商收入和利润贡献最大的群体,他们的ARUP值往往比一个低端客户高出几倍乃至几十倍。中国虽然有6亿多的手机用户,但是基本国情决定了高价值客户并不多,这些稀缺资源一直以来为运营商看重。在2G时代,中国移动凭借对移动领域的专注、较好的通信体验和全球通“我能”的定位,在高端通信市场独步江湖。联通受制于C、G两网互博以及对CDMA网络的错误定位,错失了抢占市场主导权的机会。
而在刚刚到来的3G时代,电信和移动都先后发布了新品牌意图抢占市场。首先是电信发布了“天翼”品牌,并为其赋以了互联网手机的全新理念和高端定位;紧接着,移动发布G3品牌,意图引领3G新生活,巩固霸主地位;而联通则因为和网通的合并重组,没有时间进行大规模的市场攻势,已经落下一程。携手iphone,利用其产品认知度做宣传,即使不再造通信品牌,可以在短时间内引发市场关注,此为其一。
由于老百姓长期以来形成的对联通“低质低价”的既有印象,使其发展高端通信市场难上加难。众所周知,联通本次引入的iphone凭借独特的创意设计和工艺美感成为通信时尚的代名词。部分极端的发烧友甚至认为,世界上只有两种手机,iphone和非iphone。携手iphone无疑会大大提升联通的产品形象和品牌美誉度,此为其二。
iphone在横扫欧美市场的同时,也以水货的方式流入中国,地下市场销量过百万。在北京中关村,虽然一台iphone手机售价高达三四千元,但是前来询价、购买的人仍然不少,这些人大多有财富积累、有尝试欲望、有消费冲动,与通信运营商的高价值客户高度重叠。携手iphone将为争夺这部分高价值客户增加砝码,此为其三。
正是因为了有了双方的共同诉求,联通才愿意做出大的让步引入iphone,iphone也得以尽快地出现在中国3G市场上。不过,尽管iphone能够在短期为联通赚得眼球,但是真正要赢得客户的青睐最终还是依赖高品质的网络、服务和丰富多彩的业务,我相信,由一个苹果引发的故事应该还远远没有结束,同时也不禁感叹,什么时候,国产手机也受到如此礼遇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