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同治时期刻铜墨盒研究初探(二、同治时期的刻工1)

标签:
同治刻工陈寅生钱竹岩仁甫 |
分类: 刻铜 |
从目前寒斋所收集到的清同治时期刻铜文房实物留存图片来看,除留存一件刻铜仿圈外其余均为铜墨盒,且多为椭圆形,圆形次之,方盒或矩形盒子少的主要原因应该是谢崧岱在《论墨绝句》中讲到的,由于方形墨盒有四个边角容易使墨和水分离,不如圆形、椭圆盒子适用;图片资料依据是否有刻工款识划分为三类:一类为有明确刻工款识且书刻风格与此刻工相符合(后附:虽无刻工款识,但经过比对已经确定的某刻工某时期的标准器,确属书刻风格一致的作品);二类为署款疑似为刻工款识的作品;三类为无刻工款识作品。
经对有明确刻工款识的刻铜文房进行统计,得刻工约九人,分别为陈寅生、钱竹岩、仁甫、张笏臣、子辰、际三、郁田氏、松亭、悟亭等,其中寅生、竹岩、仁甫、笏臣等均为清末非常有影响力的刻工;疑似刻工款识的墨盒二件,分别署款“又溪镌赠”和“可亭铭”;未署刻工款识的作品中有几件应为墨盒赠予人亲自题写后委托刻工刻出,书刻均精善,应为名工所为,但无法判断归属。
刻工中陈寅生相关介绍文字已经很多,不赘述,图片可参见拙文陈寅生纪年标准器相关内容,就同治时期的刻铜墨盒来说,“寅生刻”占据了较大的比例且出现的时间最早,似也能说明同治年间寅生刻铜早且市场占有率较大,但从中并未发现寅生绘画类刻铜作品。同治时期寅生书刻以行楷书或小行书为主,兼有摹刻金文,同治九年有一件寅生四体书盒子,行草书不若楷书及款识部分刻的精彩;总的来说,寅生同治时期的书刻显示出沉着从容、不激不厉的整体风貌,书刻以中锋行笔为主,刻痕干净,精气内敛,具体的书刻风格等因牵扯较多,将另文细说。这里先贴出经个人比对,可确定为同治时期“无款寅生”的三件墨盒图片,也请各位师友比对下,其中一方为手刻“翰宝”底铭,说明陈寅生在同治时期不仅在松竹斋挂了笔单,同时也在翰宝斋挂笔单,细审“松竹”非寅生手笔,应为另外刻工所为,“翰宝”底铭或出寅生。
http://s2/bmiddle/001JgCvYzy7iqSInRmN21&690
http://s7/bmiddle/001JgCvYzy7iqTOnoSq96&690
http://s16/bmiddle/001JgCvYzy7iqSNdS6Xef&690
仁甫、竹岩同治时期的刻铜作品虽出现稍晚一些,但却异常精彩,如同治癸酉年竹岩录并刻俞紫芝临兰亭、同治甲戌年仁甫刻《溪桥策杖图》,均显示出作者深厚的书画修养及娴熟的刻铜技艺,从两人刻铜技艺已臻纯熟的情况推测,两人刻铜的起始时间应不晚于1870年。个人非常喜欢仁甫刻铜,认为其书刻有意趣,点划灵秀,结字率意自然,布白舒朗,作品富灵动之气,绘画类刻铜能得其画精髓,为同类作品之上驷,可惜的是作品存世太过稀少,其人能诗(刻铜作品上的诗作应为其自作),工书法善绘画,传世作品约集中在同治及光绪初年。竹岩姓钱名世俊,竹岩应是其字,刻铜时间较长,存世作品艺术水准与陈寅生、佐臣、仁甫等相伯仲,不赘述。
http://s5/bmiddle/001JgCvYzy7iqU9b7QUa4&690
http://s3/bmiddle/001JgCvYzy7iqUbzivw02&690
http://s12/bmiddle/001JgCvYzy7iqUelglJ3b&690
同治年间的刻工张笏臣也是一个传奇人物,下面是在网上截取的一段文字,约略能知道笏臣的一些经历:义元斋张虎臣,生卒年不详,《历代琴人传》引管平湖口述:“张笏丞,一名笏臣,为厂肆来薰阁琴馆学徒,司理古琴买卖,自张瑞山及孙晋斋学琴,称能事。以能篆刻,后自设义之斋于厂肆,营墨盒、眼镜及为人修琴,修琴技术甚高,剖腹不损音色,髹而不碍断纹。与黄勉之弟子贾阔峰颇有交往。曾为杨宗稷修“雪夜钟”九徽一下的龟纹断,重补新漆,一年后断纹如故。约在1920年之后,还为李伯仁修过唐琴“飞泉”。之外张笏臣也曾修过广东李自芳寓居北京时所购明仲尼式“中和”琴。由于张虎臣曾经在琉璃厂最早的古琴店铺来薰阁琴室做过学徒,后来管理来薰阁买卖,除修理古琴外,还精于古琴的鉴别,对当时京城各家藏琴都比较熟悉。
http://s7/mw690/001JgCvYzy7iqUsgj0q26&690
http://s5/mw690/001JgCvYzy7iqUt0dvu24&690
http://s9/mw690/001JgCvYzy7iqUtGfiga8&690
从上面这段文字知道,张笏臣能篆刻、精于古琴鉴别及修复,在学习古琴修复出师后,在京都琉璃厂开设了义元斋店铺,主营墨盒、眼镜和修琴生意,从“以能篆刻”(以篆刻为能,说明善篆刻),店铺似应也有刻制印章的经营类别。目前,笏臣存世最早的两方刻铜墨盒均在同治九年庚午(1870年),为楷书,观其书体受褚遂良影响较大,其中有一方墨盒为手刻底铭“義元”,能够说明在同治九年张笏臣已经开设了店铺,并开始了正常经营;按照传统,出师并自立门户不易,需要较长时间,文中提到笏臣“管理来熏阁买卖”,推测应该是在独自开店之前,通过管理来熏阁店铺积累了一些经验及人脉,摸清了经营的规则、路数,具备了一些能力方能开店。如按照张笏臣25岁开店估计,那么其生年应在1845年,从管平湖先生的口述中得知在1920年之后笏臣还为人修琴,应是75岁左右的事了。笏臣传世的刻铜作品不是很多,最为藏家称道的是笏臣刻仕女,清丽婉约,眉目能传情,在清末仕女刻画中可名列前茅,其刻画仕女主要特点如下:眼睛刻出轮廓后,眼白部分施刀使下凹,留出眼仁轮廓,与通常直接刻画使眼睛整体下凹或线刻眼睛轮廓及眼仁儿不同;每条眉毛只为两条短弧线,与唐代的线刻仕女有相类处;发丝刻画随意,无丝毫匠气;衣摺及手部刻画生动准确,比例适当。
http://s3/bmiddle/001JgCvYzy7iqUDvQRkb2&690
http://s16/bmiddle/001JgCvYzy7iqUEknyT2f&690
http://s10/bmiddle/001JgCvYzy7iqUF065b69&690
http://s6/bmiddle/001JgCvYzy7iqVXIu6Fc5&690
http://s8/bmiddle/001JgCvYzy7iqWa5EW367&690
http://s7/bmiddle/001JgCvYzy7iqWaKRdYa6&690
http://s13/bmiddle/001JgCvYzy7iqWdYVJy1c&690
http://s12/bmiddle/001JgCvYzy7iqWR3avp3b&690
http://s7/bmiddle/001JgCvYzy7iqXtQqUu66&690
刻工一节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