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堡大学教授:“为人父母”意味着——陪在孩子身边!
标签:
家庭教育育儿陪伴孩子家长陪伴 |
分类: 【家教启示】 |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教育与自然生长法则之间有什么联系?为什么说教育的要旨是“为人父母”,是陪在孩子身边?“陪伴”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为人父母”与“现实父母”的陪伴有区别吗?为什么说亲子关系越安全,分离就越容易?上述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尝试从德国汉堡大学教育学教授韦尔纳﹒劳夫的《理解教育:何为家庭教育的本质》一书中找到答案。
“为人父母”意味着:陪在孩子身边!
【德】韦尔纳﹒劳夫
不过,我们首先得弄清楚,大家如何理解教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判断父母是该完全陪在孩子身边,还是不陪也行。这两种选择都能找到有说服力的例证,比如没有父母的陪伴,许多孩子照样长大成人,可也有不少孩子因而堕落沉沦。这只能说明一点:普遍使用的教育思想绝对不能以个别事例为基础。
而实际上判断孰是孰非的重要依据应该是教育和自然地生长法则之间的联系。只有在自然规律的指导框架内活动,人类教育才是自由的。侵犯自然规律可能造成的恶果,环境灾难已经多次向我们展示。而在教育主题上,若是违背规律,后果也不见得会好多少。
自然法则认为,孩子不受干预地顺利成长与父母教育不是对立的,他们是一个整体。所以毫无疑义,“为人父母”的意思就是陪在孩子身边,无论生身父母、收养父母还是抚养父母。亲子是否有血缘关系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现实父母”所持何种教育思想。只要“现实”父母陪在孩子身边,孩子都可以茁壮成长,哪怕曾有过被离弃的经历。
我们无需花大量时间和力气去寻找或思索例证,看看父母不在孩子身边时发生什么事情就全明白了。如果父母不在孩子出生前,就已经想彻底想摆脱自己的骨肉,那他们就不必要孩子。许多有类似经历的儿童一生都无法从这种最初的体验中痊愈,而且他们还把同样的悲剧转嫁到自己的下一代身上,下面我们还会多次提到这一点。对于一些爱哭爱闹的婴儿,也许可以这么解释:还在慢慢肚子里时,孩子和母亲已经不和,也就是说,母亲没有满足或关注孩子的需求,婴儿期无谓的吵闹只是这种早期教育失败的外在表现……
上述教育经验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教育的要旨之一就是:为人父母首先意味着陪在孩子身边!如果肉体上无法做到,至少精神上需要通行。
为了让大家更加清楚地理解,我还要多说几句。陪在孩子身边当然不是指牢牢地抓住他们,让孩子依赖你。“陪伴”更多是指当孩子需要父母时,我们能够及时到位。总有一天,父母和孩子身体上会分离,我们无法逃避现实,但精神上的一致却应该保持下去。这也是对下一代孩子进行教育的最佳前提。从非洲学生的报告中我们了解到,大部分非洲小孩大清早就要和母亲道别,与兄弟姐妹、亲戚或者邻居共同度过一天。但他们坚信,自己随时能够回到母亲身边,比如危险出现或者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时。这种坚定的信念比母亲时刻呆在身边更为重要。亲子关系越安全,分离就越容易。除了日常的照料之外,一切事务中首要的就是父母精神上的陪伴,这正是孩子成长所必须的。当父母履行作为教育者的优先权,而且照料者认识并承认父母的优势地位时,公共教育机构自然一定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作出令人欣喜的贡献,大量的事例可供引证。一切都清楚地说明了:教育需要父母“陪在孩子身边”,而且同时别忘了那句非洲谚语——“教育一个孩子需要举全村之力”。社会的共同关注有助于我们满足现代社会对父母的要求,完成现代教育理念所提出的教育任务。
摘自:【德】
韦尔纳﹒劳夫
-------------------------
【更多精彩请点击】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文章,请您邀请朋友一起分享,并关注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官方微信【xdfjtjy】或直接扫描二维码,即可于周一至周六,每天分享到一篇关于家庭教育的精品文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