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众不同的忙爸爸
(2013-07-15 08:51:31)
标签:
家庭教育忙爸爸懒哲学好爸爸育儿 |
分类: 【家教启示】 |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资料显示:对爸爸陪伴自己的时间表示满意的孩子不足20%,在追求事业与教育孩子之间,很多爸爸忙事业、忙学问、忙应酬,也许还忙于一些个人的爱好……然而父教不仅关系孩子个性品质的形成、性别角色的正常发展、独立性的培养,甚至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最近,对中西文化颇有研究的杨峥老师给笔者送来刚出版不久的《好爸爸的懒哲学》,他以十余年跨国文化交流的积累,突破理论的束缚,化繁为简,将中国、美国、德国等各国文化精髓归纳为三个实用工具。这里摘录杨老师的三个家庭教育故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个性鲜明、演绎教育精彩的“忙爸爸”。我们期待“忙爸爸”都能掌握一些切实有效的方法,不要等孩子出了问题再找方法。当个好爸爸其实并不难!
故事一:如何让6岁男孩自己睡?
一个男孩都已经6岁了,还每天哭着喊着要和妈妈睡,家人束手无策。我们劝他们狠下心,爸爸却说什么办法都试过了,但孩子能够声嘶力竭在地上哭到夜里2点,都快虚脱了也不肯起来,直到家长妥协。杨老师说,你们儿子一定是以前先哭到11点,然后你们就妥协了;下次就哭到12点,你们依旧妥协;所以才会哭到2点。这个爸爸苦笑说没办法了。杨老师说交给他吧,5分钟解决。我们所有人都不信。
当天晚上,杨老师去这个朋友家敲门,爸爸按商量好的办法带着儿子一起来开门。杨老师一脸严肃地说:“王先生,您好!我是‘中国儿童自己睡协会’的秘书长。根据我们协会的规定,中国的儿童——男孩应该最晚从3岁起,女孩从3岁半起自己睡。而您家的王小宝小朋友已经6岁,还一直和妈妈睡。所以我们今天需要把他接到营地去统一管理,直到他能够自己睡之后再送回来。”说完,杨老师抱起王小宝就向楼外走。
小宝还没进电梯就大喊起来:“爸爸,我今天晚上就自己睡!千万别让他把我带走!”杨老师依旧一脸严肃地问:“你是真心的吗我明天早上要来核实的!”
故事二:留学生活业余时间的重要性大于课堂
一位精英爸爸为了给自己的儿子出国铺路真是费尽心机。为了让他的儿子去美国读高中,他花钱请了最好的中介团队,全家还去当地考察了几次。然而过了不到一年,他的儿子就觉得在国外很苦闷,学习虽然不是很吃力,但生活非常不开心,这位爸爸一筹莫展。杨老师了解详细情况后,只说了三个字:“换宿舍!”
由于同校的中国学生较多,所以学生公寓里中国学生住在一起的现象比较普遍。杨老师的一句名言是:留学的目的绝不仅是文凭,而是中西文化的融会贯通,所以业余时间的重要性甚至大过了课堂生活。
利用这位同学假期回国的机会,杨老师和他闲聊了一个小时。这位同学回校后没法换到了和美国寄宿同同学一起住的公寓,并积极参加学校和社区的志愿者活动。不到一年,他不但学习出色,并且是学校很多活动的积极分子,获得了很多奖励。
故事三:流泪的姜糖小屋
上个月,我的女儿(9岁)参加学校的圣诞晚会,在妈妈的鼓励下,把自己非常珍爱的姜糖小屋拿到校与同学分享。但在和大家一起品尝时,姜糖并不能得到多数人的认可。结果在晚会结束后,我女儿含着眼泪和老师一起,把其他小朋友丢弃在地上的姜糖片扫进垃圾桶。
女儿非常委屈地回到家,问我们:“为什么会这样?”我和她妈妈只能尽力安慰她,但没有结果。
可巧当时杨老师在我家做客,就向我的女儿问了几个问题,然后在她耳边轻轻地说了几句话,两个人就兴高采烈地跑到书房忙起来了。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听见女儿一会儿欢呼,一会儿哭泣,一会儿又鸦雀无声。一个小时以后,女儿拿出来一封信,并且自己配了小插图,题目是《伤心的姜糖小屋》,她用姜糖小屋自述的方式,把今天的经过写了出来。当我看到女儿描述这个小屋是如何被她珍爱,如何小心翼翼地被她一路抱着来到了学校,又经历了晚会上的情境时,也不禁被感动了。杨老师让她第二天把这封信贴在班级的信息板里,并主动告诉老师。
第二天放学时,我见到了一个无比自豪的女儿。老师在全班让她朗读了这封信,还让全班同学发表意见。在读到动情处时,很多小朋友都和她一起为姜糖小屋流泪,几乎每个同学都对她说对不起。班主任老师特意打来电话说,感谢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爱心和节约的绝好素材。
摘自:《好爸爸的懒哲学》推荐序
更多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