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新东方教育高峰论坛回顾系列——吴伯凡论坛发言精萃

标签:
吴伯凡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 |
分类: 【高峰论坛】 |
【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第五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的嘉宾邀约名单中都是些教育界耳熟能详的“大腕”,只有一个人除外。于是不少事先拿到名单的人会问“谁是吴伯凡?”也难怪大家不熟悉,吴伯凡的此次出现纯属是越界。他是著名的经济评论人,误打误撞地坐上《冬吴相对论》的对话席,于是一发不可收拾地火起来。听完他在本届论坛的演讲,认识不认识他的人都觉得“有料”,这位号称能“帮你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的人,正在把经济学、管理学的智慧带进家庭教育范畴。
图:吴伯凡在发言中
吴伯凡论坛发言精萃
★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就像是一台预装了操作系统的电脑,而学校给人的只能是一些应用软件。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操作系统,可能再强大的应用软件都没法运行,甚至装不上。
★我们在家庭教育当中,一定要意识到,我们是处在一个“场”当中,是看不见的一个“场”,看不见的系统。当我们看到问题的时候,往往这个问题不出在问题所在的地方,而出在这个“场”。问题家庭是一个能量场,要解决问题,一定不是解决这些症状的问题,而是用迂回的方式解决它的根本性的问题,让问题自动地消失,而不是越来越加剧。这个在管理学上叫做症状解和杠杆解。
★没有问题孩子,只有问题父母。也可以说没有问题父母,只有问题家庭。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很容易陷入到权力当中,而不是影响力当中。父母应该扮演的是园丁,而不是木匠,即提供温度、土壤,提供一个好的生态,让植物按照它自己的方式去成长。
★中国家长流行对于子女教育过程过度设计和过度干预。
★父母现在对孩子的教育投入不是一种教育投资,而是一种教育消费——过度消费。学校收取高额赞助费还供不应求,为什么?因为已经进入了类似于奢侈品市场的逻辑里面。奢侈品的逻辑是:价格是价值的一部分,如果价格不足够高,就没有价值。家长陷入这样一个逻辑当中,其后果非常地令人担忧。
★有种教育方式叫做打造,在中国目前非常流行。我们用尽可能多的资源放到孩子身上,用做川菜的方式,大量地使用各种调料,而且是相当固定的、常规的调料,最终的味道是调料的味道,而不是菜本身的味道。我觉得值得提倡的是粤菜的教育,它强调的是把菜里面的味道调出来。教育本身的含义应该是引导。
★我们应该回到一个更强调影响而不是管理,更强调失控而不是控制的教育模式当中。
★有一天,孩子会认为原来父亲不是那么高大,不过是一个很普通的人。这个时候,如果父母不能调试好自己心态,而还想维持那个虚幻的、在孩子心中的高大形象的时候,就会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维护自己的正确性。而孩子对父母的正确性、高大性已经处于一种解构里面,孩子看得非常清楚。这个时候就会形成对立——父母端起了架子,孩子也端起了架子,我把它叫做面具与面具之间的竞争。双方脸上的笑容不见了,冷战不断升级。这是一场双方都希望结束,但等着对方来告饶、来求和,因而一直持续下去的战争。这种冷战一旦开始,家庭的教育一定会像电脑中了病毒一样的,是没法往前进展的。所以,我们应该要保持一种心态,要回到父母跟孩子的最初的那种平常心、那种状态里。
★心理学家荣格说,在人的内心、在一个家庭、在一个组织、在一个社会里面,权力和爱处于天平的两边,权力越大,爱就会越少,爱越大,权力就会越少。父母权力的自我消解,如何俯首甘为孺子牛,尽可能消解自己的权力意识,是一辈子要做的功课。
★语言与文字在释放信号的同时,也释放着噪音。我们自己认为说清楚了,但是在别人看来完全不清楚,或者说我们自己认为自己表达的是这个意思,别人听了完全是另外一个意思。父母与孩子之间如果处于这样的状态,父母再来讲教育的话,你做的种种努力、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情,可能是对的,但是在这个错误的“场”里面,对的事情全成了错的事情,对的话全成了错的话。如何让你的对的事情、对的话真正正确呢?只能改变能量场。
★爱,实际上是一个正面的能量场;恨或者说误解、偏见,是负面的能量场。
★在家庭当中非常重要的就是培养一种叫做道德情操的东西。所谓道德情操就是对他人的感知能力,就是对别人的需求、对别人的痛苦感同身受的能力,这是我们社会得以运行的软实力。
★一个人要有15%有用的技能和85%成长、成熟、成功等有用的情商。我们总是在讲到底孩子的竞争力是哪些?一个孩子的竞争力,恰恰就在那85%。我们的学校教育对于后者是基本不提供的,是在一种放任的状态下。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