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976
  • 关注人气:1,63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进隆:在亲子共读中享受生命成长的喜悦(节选)

(2012-03-01 15:22:14)
标签:

家庭教育

亲子共读

育儿

杂谈

分类: 【家教启示】
    通过亲子共同阅读一本书或者是阅读一个材料,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达到很好的亲子沟通。

一个写童话书的作家讲过:“你可能有一箱箱的财宝,但是你并不如我富有,因为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这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就是在儿童节的时候问孩子们最想得到什么样的礼物?他们最大的礼物就是希望爸爸妈妈听他们讲心声。他们可能不是要礼物,也不是你的钱,买名牌什么的,他们更在意的是他的心思你是否可以听得懂。这样的礼物,我们怎么去给予呢?

什么叫做亲子共读?就是家长为孩子说一个故事,其实不一定是故事了,也可以是一首歌、一段社会实践,或一本书。共读的时候,我们就会需要一些材料,比如说新东方出的一些材料,里面的文字很简短,图画很丰富,很适合小孩子们阅读。

通过一个故事或者是读一本书,一起去分享生活的感悟,共同来感受生命成长的一种喜悦。这当中有几个条件:第一个是要有材料的,现在这方面材料非常多元。对一般的家长来说,最容易的就是童话书,如果有文字和图画,视觉可以帮助孩子聚焦,而对一个低年龄的孩子,他在看书的同时会想到这个书上有一些他看不懂的符号,然后家长告诉他,这样的话,就会渐渐地养成他阅读的兴趣。讲故事不是单向性的,不是讲一个《三国演义》或者是《西游记》这样简单的故事,是要透过故事跟孩子讨论、提问,问的时候,孩子就会思考。你要帮助孩子形成一个思考的能力,而不是说最后你告诉他结果。

在阅读的过程中,让他慢慢感受到诚实的重要性,并保持整个氛围的快乐、温馨、开放。你并不需要在阅读时进行教导,只需要跟他和一起分享和成长。孩子有很大的想象力,说出来的东西常常会带给我们很多帮助。当我们阅读一本书的时候,你可能不会注意到某本书里面的细节,但是孩子的观点会给爸爸妈妈一些启发。家庭教育其实是家长跟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在家庭里,我们要跟孩子有很好的互动,有时孩子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

那么,为什么要亲子共读呢?不知道在一天当中,你什么时候跟孩子说话,或许是在上学的时候,或许是快出门的时候跟孩子说一些如早餐吃了没有之类的话。放了学后你会说快去洗澡。大部分时间跟孩子说话都是这种催促和叮咛。当你的孩子很乖的时候,你不会跟他说话,你的孩子在捣蛋的时候,你才会跟他说话,所以大部分孩子都会觉得父母对自己一直是不满意的。 

通常我们想到念书就会想到考试,想到考试就会想到不愉快。可是如果孩子从小的时候跟你一起阅读,他就会觉得阅读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是有很多的感动在当中的。此外,从小开始读图画书,里面的语言是非常精炼的,可以帮助孩子丰富他们的词汇。比如说现在的孩子很多时候会有情绪不太好控制的情况,其实不是他们愿意,而是他们在愤怒的时候,没有那个词汇可以讲出来,于是他很生气。他觉得被误解了,但是他讲不出来,可是如果有机会在早期的阅读当中,说这只小羊很生气,他为什么会生气,因为他很愤怒,他会怎么怎么样,他会感到很难过,然后你的孩子就会发现这个词,并能够说出来了。

同样,孩子的专著力和记忆都会随着阅读变好。孩子看书的时候几乎是全盘接收的。有的时候,他的记忆力和观察力比你好,透过这个都会提高的。简单地说,就是通过亲子共读可以促进他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有的时候,你发现孩子有一些偏差,这个时候你可能就是直接骂了,可是他可能不太理解。但是你可以想,在某一个故事当中,那个大象跟哪一只猴子他们发生了什么事情,它怎么解决的呢?孩子自己就感觉,对了,是那样解决的,他自己就找到答案了。通过故事,可以帮助你处理孩子的一些偏差的行为等等的问题。

亲子共读,说得狭隘点,就是要讲故事,为什么要讲故事呢?意大利的一位哲人说小孩一半是吃零食长大的,一半是因为阅读长大的。事实上人类最早的阅读活动就是从听故事开始的,有的时候我们看到远古的壁画和故事的时候,他们就是从讲故事开始的。实际上人类早期的历史都是通过口述历史传承下来了你们喜欢听故事的。听了一个演讲你可能什么都忘记了,但是你却会记得某一个演讲者讲的笑话和故事。所以,故事可以做很好的教学内容。我们说故事的时候,可以教导孩子从不同的侧面认识事物的真理和相关的事物。 

童年的经历对人的一生很重要,通过故事、通过亲子共读,我们可以给孩子一双翱翔世界的梦想,帮助他来建构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