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排比结构法

(2009-03-31 08:02:28)
标签:

教育

文化

读书

学习

高考

作文

写作

方法

分析

技巧

素材

引用

语言

校园

杂谈

分类: 作文指导

浅谈排比结构法

 浅谈排比结构法

[知识点精析]

    排比结构法就是运用排比段结构文章的一种写作方法,这种结构方法适用于散文和议论文。如毕淑敏的《提醒幸福》,在这篇散文中,作者反复使用排比段,渲染自己的感情,营造宏大的气势,读后不由得不与作者产生共鸣。2005年吉林考生在《我是块鹅卵石》中,反复使用“我是一块小石——一块小小的鹅卵石”为段首,构成排比段,用诗意般的语言,抒发青春的情怀。2005年广东卷《不能忘记的过去——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文章前半部分用“60年前,法国,诺曼底,犹他海滩”“60年前,苏联,期大林格勒,前线”“60年前,中国,东北,某个村庄”构成排比段,节奏紧凑,扣人心弦;后半部分又重复这三个场景,只是换成了“60年后的今天”,一组组镜头,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的喷发。议论文如果运用排比段结构,把分论点摆出来,也会产生强大的说理力量,令人信服。

    这种方法优点有三个:一是线索单一,读者一目了然;二是思路清晰,写作者可以沿着一条思路,寻找不同的角度构思行文;三是可长可短,机动灵活,如本来构思五个排比段,字数超了可减为四段,字数不够还可心临时再加一段两段。但千万要注意排比要在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上进行,而不能老在一处转圈圈。

[典型例题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自然是一本书,社会是一本书,父母是一本书,老师是一本书,同学是一本书,自己是一本书……
    人生经历中,各种接触、交流的过程都是“读”的过程,读是面对,读是探索,读是了解,读是感悟,读是品味,读是沟通,读是超越……
    请以“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

      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

      ④题目自拟。
      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⑥不得抄袭。

                               读•感悟
    午后的阳光缓缓流动,一捧清茗,任目光轻盈地抚过书页,心灵在温暖的空气中感悟、升华。
    读是感悟。
    读庄子,读到的是空灵的澄净。他心如澄澈秋水,行若不系之舟,他甘愿做一棵守护月亮的树,甘愿“曳尾于涂泥”,为的是守护那纯净的心灵之树。
    读李白,读到的是潇洒与不羁。“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铸就了他的豪迈与飘逸,“天生我材必有用,千全散尽还复来”激荡着他的自信与博大。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读司马迁,读到的是刚直与坚韧,面对残酷的刑罚,面对众人的嘲笑,他没有屈服,依旧屹立在历史的巅峰上:“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刚正不阿,留作正气满乾坤;幽怨忧愤,著成信史照尘寰。正是太史公的凛然正气,才使得他站在人生的高峰上呼啸:“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读李清照,读到的是凄婉与哀伤、“花自飘零水自流”是怎样的一丝惆怅?“梧桐更兼细雨”是怎样的一缕忧伤?“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怎样的一种悲壮?“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又是怎样的一帘断肠?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品读苏武,读出的是忠诚,悟出的是伟岸。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品读谭嗣同,读出的是正气,悟出的是坚韧。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品读林妹妹,读到的是“半卷湘帘半掩门”的羞涩,读到的是“口齿噙香对月吟”的凄美,悟到的是“凤刀霜剑严相逼”的绝望,悟到的是“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谁”的愁怨。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品读三毛,读到的是身处大漠却热爱生活的乐观爽朗,读到的是怀抱天堂鸟笑意盈盈的脸庞,悟到的却是快乐的心底里深入骨髓的忧伤,悟到的却是痛失爱人后弥漫在生命中的绝望。
    读书是感悟,读人更是感悟,感是“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的微笑,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彷徨;悟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蒙胧,是“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的慨叹!
    漫漫人生长路,在悠然的午后时光感动,在静谧的午夜时分流泪,在微明的晨光熹微中彻悟,不失为美丽。
    因为读书,因为感悟,心灵得以升华,生命得以升华。
[点评]这是一篇排比段结构的典范之作、读完,只觉意犹未尽,妙不可言,深深为作者厚实的文化积淀和扎实的文字功底所折服,作者穿越时空,将历史人物携至笔端,一一加以精贮的分析。“读庄子”“读李白”“读司马迁”“读李清照”,第一轮排比横空出世,已令人膛目。“品读苏武”“品读谭嗣同”“品读林妹妹”“品读三毛”,第二轮排比如黄河之水,自天而降,激起万丈浪花飞溅。总分总式的结构,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再加上诗文歌赋的引用,令人心旷神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