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读到北京青年报《移居大理的我们俩》一文(2013年2月26日C1版),该文讲述了一对80后夫妻决定离开北京移居大理生活的经历。
“我们只想在一个依山傍水的地方隐居起来,去讨一个清静的日子、一口新鲜的空气、一壶雪水泡的香茶、一顿天然食材的饭菜……”
文章编者按:“网上的这则普通的微博,成了近日数千网友关注的热点。编者在微博上和这对青年夫妻取得联系时,他们已经自驾车如期抵达大理。其实,这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有时候,梦想的实现只需要做出一点点取舍和改变,外加一丝勇气。”
阅读文章发现,激发他们这样做的起因是一个小小的念头:“何不趁人身自由时,去做那些一直想做又没时间做的事情!”
这又使我想起北青报的另一篇报道《再不远行你就老了》(2012年11月20日C1版),该文讲述了一个80后单身女孩,辞掉外企的工作,趁着年轻,独自环游世界。她带着三千多美金上路,本来只想去新疆和西藏,可是一路上,惊险刺激、令人不可思议的人和故事持续不断,令人上瘾,停不下来。
本文编者按:至今她已行走一年多,从南亚到中东,再到非洲,已走过十多个国家,目前在坦桑尼亚。一路上,她在博客中写下50万字的旅行心得,结集出版《再不远行,就老了》,引来100多万旅行爱好者的关注。深夜在微博上遇见王泓人,她对编者说:心不老,身就不老;身老了不怕,心老了,就真的老了。
两篇文章的主人公都是充满朝气和活力的80后,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改变着自己的生活。而我这个60后,心已有些老了,已没有了远行的念头。但受到触动的是,“何不趁人身自由时,去做那些一直想做又没时间做的事情!”
这几天一直在想:我最应该再做些什么?
12年前“孩子要了就要把他养好”这个单纯的念头使我陪伴着孩子的成长,一晃就是十年;
2年前“再铸几把小剑”的信念使我为自己所有的学生付出大量心血。经过第一年的摸索、第二年的调整,现在教学步入正轨,学生们的学习循序渐进、日见成效。
现在我想到了父母。老爸老妈都将近80岁的人了,祝愿老人家健康长寿,但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还能有多少年陪伴老人的时间呢?
10年?时间很长吗?不!如果说,每个月能陪老人一天安安静静说说话、遛遛弯,10年还能有多少次?百余次而已!
百善孝为先。以60后对人生的感悟和认识,我们这代人除了带好下一代,最应该做的就是多陪陪老人了!
想到了就做,对于80后“再不远行你就老了”,而对于50后、60后“再不陪陪老人我们就是老人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