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题目将“成功”改成了“提高”。因为要说说自己的教学,教学总是在努力提高中,还远远没有成功呢。
一、调整: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
前文说到5月以来劝几位家长重新思考孩子的学习重点,这是因为事实证明:
1、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存在个体差异;
2、不是所有的孩子适合灵芝娃的学习方式和成长模式;
3、不是所有的孩子适合奥数的学习;
4、奥数并不是孩子小升初的唯一阶梯。
其实不适合学奥数的孩子可以有许多选择。只是“适合孩子才是最好的”说起来容易,而要做到坚持自己的选择不从众则很难。这也是对家长“选择”智慧的考验。
二、探索: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我接触过太多的家长,在让孩子享受学前快乐教育之后一上学就再也快乐不起来了,甚至会越来越痛苦。有人说,孩子的一生是一场赛跑,赢在最后才是赢。我和一位家长交流:孩子一直是快乐教育,小升初凭拼爹孩子有机会进人大附中,家长却放弃了,为什么?家长的想法:“孩子就是进去了他的压力会不会很大呀,中考能不能留下呀?”这种状况仔细想想,是不是孩子平等发展的机会都没有了?人生是一颗颗珍珠串成的珠链,如果中间一个一个环节都不是最佳选择,还谈什么赢在最后!这也验证了上一篇博文的观点:快乐,是需要实力的!
当然,也有最后突围的例子,但那是极小概率。我们不能把孩子的命运压在小概率上。例如,哈佛毕业生年薪10万美元的比例在80%以上,像肆业生比尔盖茨一样成功的几率在万分之一。那么我们给孩子的选择还是老老实实地把书念完吧。更何况套用时令的语言,比尔盖茨的第一桶金还是靠拼妈得来的。你行吗?
课余有时也在拿学生和灵芝娃比较。带的这么多学生,只有孩子在某些方面像灵芝娃,一个是ydd,一个是今年要上学的小牛牛。小牛牛和甜心是今年带的学前孩子。我一直有一个感觉,学前和一二年级的孩子的进步总是要比三四年级的孩子快。想想大概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对于动手晚的三四年级孩子要想追上同龄的牛孩,难!另一个原因是,年龄小的孩子是在培养习惯,而三四年级的孩子是在改习惯,已经养成的习惯改起来不容易呀。
所以我认为,孩子无论是培养学习习惯还是学习奥数还是趁早开始的好,其中的关系我在一篇博文中阐述过:“玩的过程只能养成玩的习惯,而学习习惯是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的。”
三、落实:一切要围绕“保证学习的实效”办
上学期进行的是一对多的探索。对于新学生来说,一对三的实效还是不如一对一、一对二,就是包括宝宝通通聪聪的一对三组合,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也正是5.1前后我不断思考、调整、探索、落实的问题。一对三的经济收益绝对要比一对一好,但是为了保证孩子的实际学习效果必须放弃,踏踏实实带好带一对一、一对二。(计划赶不上变化,原一对三暑假集训班取消,抱歉呀!)
四、提高:
一些家长想让孩子跟着学奥数但苦于时间原因不能如愿。为了方便大家追踪教学时间信息,同时提高时间管理,过几天我将把2012年9月授课时间表置顶,并随时根据变化更新。想一起交流的家长也可以根据时间表上的“空余时间”约定时间一起喝茶聊天了。
套用一句话:“各项服务正在在提高完善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