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母亲角色调查研究 1
摘要:本文介绍了母亲角色的理论与定义,纵览了国内外母亲角色研究的历史,在此基础上对母亲角色的多元化表现、母亲角色的特殊定位及母亲角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做了详细的阐述,并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研究采用问卷法对母亲角色及幼儿身心发展进行调查,发现幼儿身心发展存在着类型差异。说明母亲角色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最后针对此项研究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母亲角色幼儿身心发展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theory and definition of mother’s
role,taking a anatomic view about the history of mother’s role’s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maked a detailed description about the
diversified performance of mother’s role, mother’s role of special
fixed position,the function of mother’s role in the children’s
development.And camel on an inquisition research,The study adopt
questionaive method to investigate mother’s role and the mind and
body development of infant.discovered the infant’s mind and body
development exists type difference.Explained that mother’s role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to the infant’s mind and botly.The article
put forward som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finally.
Keywrods:mother’s
role infant mind
and body
development
前言:在世界范围内对于母亲角色的研究已经不是一个新的话题,母亲角色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和社会地位,国内外对于母亲角色的研究有很多版本,但对于母亲角色的定位却如出一辙。母亲角色的多元化表现更赋予了母亲角色新的内涵,在对母亲角色百家争鸣的言论中,母亲角色的五大分类尤显突出,这给正在扮演母亲角色的人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一、 问题的提出
(一)母亲角色
1.母亲角色的定义及作用
母亲角色是社会对拥有母亲这种特定身份的人所期待的行为作用,母亲角色是一项珍贵的权利,被益为“声望的象征”,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多数的母亲放弃亲自教育孩子的机会,因此母亲角色被幼儿园取代,母亲角色的缺失对孩子造成很大影响。“孩子需要母亲的爱和陪伴在身边,就象孩子对事物的渴望一样” 【1】母亲在孩子的生命里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对孩子的身体、心理、智力、性别角色、个性品质、认知、社会技能的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所以说,母亲将影响孩子的一生,母亲应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将最好的教给孩子,照顾养育好孩子,充当一位称职的母亲。
说到母亲角色就要提到角色。角色一词,来源于戏剧。角色原指演员所扮演的人物。在一出戏剧中,每个演员都有他特定的角色任务,这种角色任务是剧本对角色所规定的职责,每个演员都应该恰如其分地完成他的角色任务。世界著名的戏剧大师曾说过:其实现实生活中,每个人也都在一定的生活舞台中扮演着一定的角色。【2】于是,角色一词被引用到日常生活中,用来比喻生活中的某种类型的人物,在后来,角色被当作社会学的一个概念,用来确定一个人在社会中的身份。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多种身份,一种身份就要扮演一种角色。角色,就是社会对某中特定身份的人所期待的行为。
2.母亲角色的理论
弗洛伊德的重要贡献之一是他的早期社会发展理论。由于传统的家庭通常由母亲来喂养和抚育孩子,因此在他的理论中赋予母亲在孩子发展中以重要的地位。但他更注重对父亲角色的研究。
南希·乔铎柔是著名的心理分析社会学家。1978年,乔铎柔发表了影响深远的著作《母亲的再制造:心理分析和性别的社会学》。【3】母亲的概念和社会功能,母爱的本质和机构形式,母亲与女人的关系等是女权主义理论讨论的重要议题之一。这个议题的讨论影响极为深刻,它对人们视为天生的自然母爱,女人想作母亲的本能等彻底地进行了分析解构。结构的结果令人吃惊,也令人信服地说明了母亲和母爱实际上是社会文化的建构的产物,不是天生自然的,不是由人的生物本能决定的,而是由文化、历史、社会制造、控制、规定和调节的。这个看起来违背人们多年来坚信不疑的、理所当然的“真理”的大胆结论,对人们的冲击可谓巨大,男人和女人同样都感到这个结论的革命性。这个结论对既存社会的解体的意义。因此,对母亲和母爱的讨论也变得异常激烈。乔铎柔的方法是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的基础上从女孩子和母亲的的角度重新阐释性别心理形成过程和结果。对弗洛伊德的理论发展是一个补充和贡献。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工作专业0201班学生胡艺对母亲角色有这样的认识:母亲的角色就是要照料孩子和料理家务。如果说,家庭有两大亘古未变的主要功能——生育合作社和经济共同体的话,毫无疑问,母亲就是生育合作社的主角,而父亲则是经济共同体的主角。可以这么说,男人结婚时,他选择的是一个伴侣,一个帮手;而女人在选择伴侣的同时,也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
(二)有关母亲角色的研究与分析
1. 国内关于母亲角色的研究
母亲角色是个古老的话题,已经成为世人十分关注的时代性的研究课题。成年女性有了子女之后而具有相应身份或行为模式,进入母亲角色。在传统社会中,母亲角色是最为重要的女性角色之一,是其满足和自尊的重要来源。母亲角色是最为重要的女性角色之一,是其满足和自尊的重要来源.著名文学家老舍这样写到:“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的经历起码有百位老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老师,把我的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4】
获得母亲角色,对女性的心理行为会产生重大影响:重新确定自己的生活目标和内容,努力去满足后代;自我走向成熟,脱离孩子气,肩负起相应责任;个人世界受到压缩,属于自己的重要地位有所下降,与丈夫的沟通交流减少,两人世界被打破;抚养孩子的责任感与事业心发生冲突,究竟哪一头成了许多母亲难以摆脱的心理矛盾。
母爱的天性驱使上述心理品性形成,它也是女性人格完善的体现。因而在现实生活中,身为人母者,母亲角色一般都能适应。对亲生骨肉的厌恶弃养,残酷虐待,常是心理偏常者的行为。
我国学者经研究发现:母亲要使自己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自己应切实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这种认识其实就是对自己在教育中的角色的认识与定位。现在的母亲角色由“单一角色”、“双重角色”转向“多重角色”。母亲应认识到自己在教育中的角色不仅仅是抚养者——教育的服务者,而且还是教育者、研究者、管理者、学习者。
2. 国外关于母亲角色的研究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提出母育学校(设在家里,有父母进行教育)的想法。他认为:“从出生到6岁的儿童应该进母育学校。6岁以下,是孩子智力变化最大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变化也是最重要的,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5】说明人之初的教育是关系人一生的大事,不管人生是辉煌的还是暗淡的,最初的几笔是家庭描绘的。这个关键的年龄阶段,给孩子影响最大的是母亲。
(三)有关母亲角色研究的发展
1. 母亲角色的定位
(1)母亲角色的特殊职责
人们常说,母亲是孩子的首任教育者,事实上也是如此,但我们属于哪类教育者呢?同学校中的教师一样,家长也有称职与否之分好的教育者。专家分析认为,母亲角色可分作七种类型:
儿童型:尽量模仿孩子的方式和语调与之交谈。除出些洋相外,还要同孩子融合在一起,使孩子把其看成游戏中的小伙伴,而不是成年人。
侦探型:喜欢刨根问底,什么事都要查究一番,好像对孩子进行认真的审讯。这种作法很难问出个究竟,即使问出来,通常也会令孩子不知所措。
外交型:不惜一切代价保持家庭的平静,害怕孩子生气和进行要挟。是典型的迁就型母亲。这种在娇惯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很可能变得任性、唯我独尊,不顾及他人,在学校、社会中会遇到不少麻烦乃至不时处于困境。
专制型:把自己看成权力或权威的象征,对孩子制定一些规矩,进行威胁,甚至实施体罚。这种作法往往不会取得任何结果,甚至会适得其反,阻碍了孩子加强他们自身的责任感和自觉遵守纪律的意识。
牺牲型:持续不断地为孩子做牺牲,当然也会让他们知道和感觉到这种牺牲。人们常说,这种类型的母亲“会把心头肉从嘴里掏出来给孩子吃”,富于牺牲精神的她们通常会在孩子身上造成一种感恩、负债、重压,乃至罪过感。
唠叨型:这类母亲认为言谈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结果每次交谈都变成了自己的讲演,每次训斥都成了一方的高谈阔论。孩子的天性喜欢新奇,唠叨只能令他们厌烦。结果,不管大人尽多大努力同孩子对话,他们总会装聋作哑。
不满足型:一些具备反省、自察能力的母亲,尝试过上述一种或多种方式,并对所取得的结果不满意的母亲,会准备继续学习,探索和纠正错误。
导致产生如此多类型的母亲,重要原因之一是许多母亲不明白自己正确的职责是什么?儿童是未来的社会支柱,人类的希望所在。他们既是家庭的孩子,更是社会的孩子。一个身心得以全面发展,健康、快乐、聪明、上进的孩子,是家庭的幸福,也是社会发展的可靠动力。作为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职责的特殊性决定母亲在教育子女时要关心孩子、爱孩子、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树立母亲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因为:爱是人类的本性,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爱,同时也向别人付出自己的爱。在所有的爱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自然的,也是最为牢固的。父母对孩子的爱不仅令孩子感到快乐,感到安全,同时也培养、引导着孩子爱别人的天性;大人有大人的世界,孩子有孩子的世界。孩子的思想行为在大人看来经常显得幼稚可笑,但是它们与孩子的年龄、意识、思维的发展阶段是吻合的。他是一个独立的人,父母必须尊重孩子的个性、兴趣、需求及其感情表达方式,同时根据孩子的特点、条件予以恰当的指导、引导。当与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父母不可搞一言堂,只是自己发布命令,不让孩子表达他的意见。正确的做法应是在作出判断前,先让孩子表明自己的想法、理由,然后再与孩子商讨合理的解决办法。只有了解、理解、尊重孩子,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才能建立坚实的基础,才能使教育孩子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威信的父母能使子女在心理上对其产生敬佩、信赖;在行为上暗暗地学习、效仿,在生活中遇到各种难题时,他也会敞开心扉,从父母那儿获得支持与力量。显然,有威信的父母对教育好孩子极其有利。
(2)充分发挥母亲的积极作用
加拿大蒙特利尔麦尔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最近通过一项专题的研究证实:得到双亲(其中特别是母亲)细心照料的婴儿,长大后应付种种压力的能力,明显要强于那些在婴儿期未曾得到双亲细心照料的人。调查发现,凡在婴儿期未曾有幸得到母亲照料者,上学后逃学率较高,学习上遇到困难往往退缩,而长大后染上各种不良习惯的可能性也较大。其应付生活压力的能力也较差。此外,据临床观察表明,凡是神经质母亲抚养的孩子,很少能成为心理健康的孩子,他们往往脾气急躁、任性、好哭、挑食、偏食、睡眠不安等。据观察当母亲给乳儿授乳时,拥抱着儿童,边说话边微笑,在满足儿童基本生理需求的同时,又得到充分的探索动因和接触动因以及安全的动因,于是儿童形成了挚爱感,学习母亲的特性,这就是个性形成的开始。也有一些心理学家观察了在这一时期由于疾病长期住院而缺乏母亲养育的儿童,发现他们身心发展较迟缓,没有生气、情绪反应迟钝,对人的关系容易发生障碍等。我国学者钱铭怡、姚萍等研究发现,父母对事物所持的信念对其子女对同类事物的看法影响极大,其中母亲对女儿的影响更大。另外,母亲角色对促进家园共识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过去,母亲的工作只是幼儿园工作的点缀,多表现为口头和笔墨,是为幼儿园和教师服务的;现在母亲的家庭教育工作成了幼儿园工作的重要一环,与老师一样,母亲也是教育者,与老师一起担当着教育好孩子的合作者。
(3)母亲要与父亲搭配,合力“双嬴”
幼儿健康成长成才需要父爱幼儿的健康成长,不但需要母爱的沐浴,同样也需要父亲的呵护。曾经有一位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女孩子缺乏父爱数学不好,男孩缺乏父爱会产生情感障碍。当然这种说法有些极端,但从另一方面反映了父爱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由于现在社会竞争加剧的压力,中国“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的影响,导致父亲“淡出”家庭教育,这就使父亲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孩子健康成长和成才需要母亲的照顾和爱护,也需要父亲的关心和呵护,愿千千万万的父母共同关注幼儿的健康成长和成才,一起努力,培养出健康、聪明、活拨、可爱的孩子!
2. 母亲角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母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主要照看者,从古至今,由于母亲特殊的身份与职业特点而形成了他们也是孩子接触最多的人,这就意味着母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资料表明,母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母亲角色在有发展中的作用是多当面的。具体表现如下:
(1) 母亲角色影响儿童良好个性的培养和形成
母亲角色对儿童良好个性的培养和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现代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中也发现,不少人成年后所患的心理障碍或疾病源于早期的母爱缺乏或与之有关。因此,正常的母爱是儿童心理获得正常发展的前提条件。从上述可以看出,母亲的爱犹如阳光和雨露,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养分。所以母亲首先要细心地照顾和爱护幼儿。但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爱却产生不同的结果,这是教育方法的问题,正确的爱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催化剂,错误的爱足以毁灭孩子。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多给他们一些“良性刺激”
【6】孩子年幼,童稚无知,难免做错事,作为母亲应因势利导,之所谓“良性刺激”或“良性教育”。
(2) 母亲角色影响儿童智力发展
寓学习于游戏的原则幼儿开发是千万家长热切关心的话题。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对于孩子来说,游戏是最严肃的事情,世界在游戏里向儿童展开,儿童的创造性才能在游戏中显示。没有游戏,也就不可能有完满的智力开发。游戏犹如打开一扇巨大而明亮的窗子,源源不断的有关世界的观念和概念的知识通过这扇窗子进入孩子的心田。游戏犹如火花,它点燃探索和求知的火焰。”【7】
(1) 母亲角色影响儿童自信心的发展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挫折,有了这些失败的经历才会使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强健,在面对挫折与失败时,母亲应给孩子极大的信任。当孩子感觉到他是完全被信任或是受到莫大的鼓励时,他就会做的出色,他不会费尽心机去保护自己免遭失败的伤害。相反,他将全力纠正错误,去探索成功,孩子此时内心的健康和满怀激情有利于其自信心的培养。蹲下来和孩子讲话:平等、亲善、共进共退的原则平等的教育观在我国尚未形成的风气。在家庭中,这种风气也不浓厚,更多的母亲是居高临下地对孩子的支配,更多的是“你应该怎么样”或干脆地说“干什么去”的命令,而不是“我觉得你这样比较好”的建议。“蹲下来和孩子讲话”就是要母亲放下自己的威严,把孩子当作朋友,以“妈妈和你一样也在成长”的心态与孩子平等、亲善地交谈。现实生活中,“妈妈”这一角色并不容易当,妈妈不是万能的。妈妈也有过失的时候,妈妈也需要学习,需要反省,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调整,以求得妈妈与孩子的共进退。平等,才能更多地增进与孩子的沟通,亲善才能使沟通更融洽。亲善地对孩子,与孩子共进退,可以使母亲与幼儿的关系更美好。幼儿可以在平等、和谐、融洽的环境中健康地成长。另外,表扬也是增加孩子自信心的有效方法,但如果表扬不适宜,则会造成以下后果:容易是孩子形成悦人型人格倾向;容易使孩子形成好胜好强追求完美的人格倾向;降低孩子的抗挫折能力。【8】
(4)母亲角色影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幼儿期是情感教育的黄金期,帮助幼儿形成初步的情绪调控能力是幼儿情感教育的目标之一,也是幼儿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的情绪调控能力是比较薄弱的,主要表现为幼儿情绪的易激动性(易于爆发激情)、易感性(情绪易于为周围事物所左右)和易表现性(内心体验和外部表现的一致性)母亲与子女之间有着特殊的情感关系,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人生情感习得的启蒙学校,是人类情感最美好最丰富的资源所在地。从个体情感发生上来看,儿童情感起源于母亲的抚爱和家庭温馨氛围的熏陶,良好的家庭情感氛围是孩子形成初步的情绪调控能力的重要条件。一般来说,幼儿在家庭中,尤其在母亲面前更容易表达其情绪和情感,不论愉悦还是忧伤,高兴还是愁闷,随时随地都会表现出来。对孩子的“自我约束”教育早至其婴儿期就开始,此时,母亲是孩子效仿的对象,所以母亲要时刻注意约束好自己的言行举止。
(5)母亲角色影响儿童学习兴趣的发展
没有兴趣,就没有记忆——歌德“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如何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这是教育孩子的一个根本着眼点。首先,要精心呵护孩子学习兴趣的源泉。好奇、好问、好动,渴望通过自己的探索来了解世界,是孩子的天性。当孩子带着问题去问妈妈的时候,妈妈不应该简单的将结论告诉孩子。告诉孩子问题的答案,远不如让孩子自己思考“为什么”来的重要。以此来引导孩子去实验,去思考,让孩子自己去得出结论。能否给孩子自由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这是呵护孩子好奇心的关键;为孩子创造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当孩子在阅读书籍的时候,母亲可利用读物内容,作为与孩子对话的内容。这样,孩子在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可以不时的受到启迪,并逐步养成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知识的兴趣与习惯;带孩子到大自然、社会中去,开阔眼界,提高学习兴趣;发展孩子多方面兴趣,一些孩子由于受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他们的兴趣爱好出现里第一次飞跃。母亲只要做有心人,为孩子们提供一些条件,准备一些简单的器具,多给孩子讲讲自己的见闻,多与孩子一起玩,孩子多种学习兴趣就会逐渐培养起来。孩子的天性就是对任何事物都好奇、求知。这是一个生命生机的象征,母亲的职责是激发、促进这种求知欲,鼓励孩子去探索、提问。
3.母亲角色的学习观
在终身学习观、毕生发展观的影响下。社会和母亲本身都在关注怎样做妈妈,怎样通过学习找到新时代下母亲的角色。总结起来,主要有三种学习观:
(1) 终身学习观
这种观点认为,母亲角色的获得是个终身学习的过程,不仅要学习作为母亲应承担的责任,而且要学习母亲作为人的人格修养。
有些研究表明,女人一旦成为母亲后,她的内心世界外在的行为都需要重新建构,育儿的经历和体验都刺激着母亲角色的加速确立。同时,在与亲子的沟通中,母亲的自我克制性会增强,视野会更加开阔,生存感和自我能力感也会有显著的变化,促进母亲的个性完善,使母亲处世、立身的人格得到了修养和完善。此外,随着孩子的成长,由婴幼儿发展为青少年乃至成人以及以后的发展,母亲都在不断的获得应有的角色,这就是母亲角色获得的终身学习观。
(2) 提前学习观
这一学习观是要求从过去的补救学习转变为预期学习,即在孩子出生前母亲就学习必要的科学育婴知识。以往的母亲学习,通常是在孩子出生以后,母亲不知道如何更好的养育、教育子女,到学习班去补习幼儿知识。而现在的专家们提倡在准妈妈时期甚至在此之前就进行学习,学习育儿常识以及有关母亲角色方面的知识。知识“母亲学习”有年轻母亲向未来母亲群体的延伸。
(3)全面学习观
这种学习观要求母亲要从片面的学习转为全面学习,只有全面学习才能做好母亲,才能扮演好母亲的多元角色。母亲的学习内容是全面的,既要学习有关社会责任的知识,也要学习有关家庭责任的知识;即要获得女性角色的特质:温和、文静、细腻、家庭性,也要获得男性角色特质:沉着、度量、坚强、社会性。
4.母亲角色的转换
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网络信息已经成为教育的主要资源,它给家庭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在家庭教育活动中起着重要角色作用的母亲是无法回避网络的巨大冲击的,母亲必然要适应时代的呼唤,实现角色转变与新的角色定位。
面临网络时代的挑战,母亲有三种选择:保守的选择、激进的选择、辨证的选择。显然,第三种选择是明智的,它给母亲角色以新的生命,所以说,新的母亲角色,“新母亲”的形象将“受制于社会、家庭、孩子的多种需要,集养护者、规范者、保护者和精神导师于一身,是社会的脊梁、家庭的大树和孩子的伙伴,是未来生活的设计者,社会学习的辅导员和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5.母亲角色的多元化表现
母亲应认识到自己在教育中的角色不仅仅是抚养者,还是教育者、研究者、管理者、学习者。
抚养者;母亲作为抚养者照顾着孩子的衣食住行。
教育者:母亲作为孩子的老师,知道孩子的学习和发展。
研究者:研究孩子的心理与教育是丰富母亲的知识、提高母亲教育儿童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管理者:作为管理者,母亲应学会计划、组织、服务、协调、控制。
学习者:母亲在抚养、教育、管理、研究孩子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学习,以丰富自己的经验。
(四)以往研究的不足
从以往研究中可以看出,对母亲角色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建构水平,尚缺少有效的实证研究,而且,以往的研究对母亲特殊角色的实证研究还很缺失。因此,本文试图以封闭式问卷的研究方法,对母亲角色的研究,希望能给正在扮演母亲角色的人们提供一些借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