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幼儿母亲角色调查研究 2

(2011-05-07 17:48:28)
标签:

杂谈

文化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阜新市实验幼儿园大、中、小班共50名幼儿的母亲。其中大班15人、中班14人、小班21人。
(二)研究工具
    根据自编问卷把母亲角色分为:抚养者、教育者、研究者、管理者、学习者五个维度来编制封闭式问卷。选项分别设置为:A很少如此,B有时如此,C经常如此每个维度各编制了5个题目;共25题,其中第7题为反向题目。在题目编号方面,随机打乱次序重新排列。(见附录)
(三)研究过程
    在获得可被试幼儿园园长的审核和同意后,有实习班老师出面,以班级为单位,面向大、中、小三个年龄班的五十名幼儿发放。要求幼儿回家后及时把问卷交给母亲填写,并强调第二天务必交回。在实习班老师的积极配合下,比较顺利的完成了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工作,保证了问卷的数量和质量,在评分方面,根据选项设计,C为最积极选项A为最消极选,因此以下对统计数据进行的分析和说明都是针对这两个选项而言的。
三、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份,收回50份,有效5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100%。
(一)抚养者角色分析
    在抚养者这一维度内部,C选项百分比最高的是6题,即按时供给一日三餐;最低的是4题,即是否经常给孩子吃健脑食品或保健食品。这主要反映出家长更关心孩子是不是吃饱了,而忽略了儿童脑组织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素,在普通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倾注了很多的期望,为他们补钙、铁、硒及食用各类的健脑食品,生怕自己的孩子在某方面落后于同龄伙伴,而有的儿童家长对这一点的忽视则恰恰反映出他们对儿童放任自流的态度,即不追求生活的质量。

 

表一 母亲抚养者角色情况

维度

题目编号

C选项

百分比

B选项

百分比

A选项

百分比

抚养者

02

22

45.84%

2

4.17%

0

0

 

04

5

10.42%

20

41.67%

23

47.92%

 

06

45

93.75%

1

2.08%

2

4.17%

 

08

43

89.58%

4

8.33%

1

2.08%

 

10

22

45.84%

2

4.17%

0

0

 

合计

137

71.35%

29

15.10%

26

13.54%

 

(二)教育者角色分析
在教育者维度中,C选项百分比最高的是18题,即:注重在日常生活中的品德教育;最低的是14题,即师长沟通。结果表明,家长能正确看待成材与成人的关系,即便不能成材,也要使孩子成人,这是个非常良好的发展趋势。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家长认为教育好孩子没意义、没必要,怎么教都一样,不会有太大成就。老师怎么教、教什么、孩子学的怎么样都无所谓;2.家长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3.对教育的知识理解不够,不便过问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方法。4.教师工作不到位,不能作到即使与家长联系。教育孩子是幼儿园、教师、家长和社会的共同责任,不能一头热,家长也不能将责任完全推给教师。因此,应致力与建立有效的学校与家长沟通机制,“保证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内容、方法的一致性,同时,使家庭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延续。

 

表二 母亲教育者角色情况

维度

题目编号

C选项

百分比

B选项

百分比

A选项

百分比

教育者

12

11

22.91%

13

26.05%

0

0

 

14

8

16.67%

29

60.42%

11

22.92%

 

18

41

85.42%

6

12.50%

1

2.08%

 

22

11

22.91%

12

26.03%

0

0

 

24

33

68.75%

12

25.00%

4

9.33%

 

合计

104

54.17%

72

37.5%

16

8.33%

 

 

(三)研究者角色分析
从研究者维度的统计表中,可以看出,11题C项百分比最高,即大部分家长能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教育孩子的知识。说明家长还是在或多或少地摸索、寻找教育好孩子的方法。至于家长所感到的无助、茫然,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社会资源与支援系统的匮乏。15题的C项百分比最低,即家长很少想有关专家和有经验的家长请教。这主要有两方面含义:1.家长不愿意请教;2.家长有迫切的要求,但却没有机会向有关专家请教和与有经验的儿童家长交流。前者的解决需要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而后者则更进一步的证明了我们的社会资源与支持系统提供的薄弱。

 

表三 母亲研究者角色情况

维度

题目编号

C选项

百分比

B选项

百分比

A选项

百分比

研究者

11

17

35.42%

23

47.92%

8

16.67%

 

15

7

14.58%

22

45.83%

19

39.58%

 

21

8

15.62%

27

56.25%

6

12.50%

 

23

9

18.75%

15

30.22%

5

10.41%

 

25

7

15.62%

14

30.22%

5

10.41%

 

合计

48

25.00%

101

52.60%

43

22.40%


(四)管理者角色情况及分析
管理者维度中,C项百分比最高的是3题,即及时为孩子准备学习用品,最低的是7题,即是否过分苛求与斥责孩子。这一结果表明,只要家长有时间,就回为孩子及时准备好学习用品,在实际情况中,笔者也发现大多数家长能为孩子削铅笔,购买必要的学习用品,如橡皮、图画本、剪刀、胶水等。家长对孩子的学校教育是持肯定、积极、支持、配合的态度,这点在本问卷中得以体现,不少家长都认真地填写。而7题则反映出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普遍存在过分苛求孩子的现象。分析原因,主要是7题在设置上是反向题目,如果家长不细心,就可能将题目读成“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您能不过分苛求孩子吗?”。即家长认为凡是C项就是好的,只要扫一眼题目就选C项。

 

表四 母亲管理者角色情况

维度

题目编号

C选项

百分比

B选项

百分比

A选项

百分比

管理者

1

32

66.67%

12

25.00%

4

8.33%

 

3

42

87.50%

5

10.42%

1

2.08%

 

5

28

58.33%

12

25.00%

8

16.67%

 

7

14

29.17%

31

64.58%

3

6.25%

 

9

18

37.50%

15

31.25%

15

31.25%

 

合计

134

55.83%

75

31.25%

31

12.92%

 


(
五)学习者角色情况及分析
    在学习者的维度内部,设计了五个题目,13题主要是想了解家长对参加培训以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迫切程度,说明有一半以上的家长是有参加培训的意愿的。16题主要用于了解家长的终生学习能力。家长本身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才能不断的调整、吸收、改进、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统计数据显示,家长的终生学习意向不强,这必定回影响儿童的家庭教育质量。17题用于了解家长是否学习过有关儿童的心理与教育方面的知识。A项百分比很高,表明家长在此方面的缺陷。

 

 

表五 母亲学习者角色情况

维度

题目编号

C选项

百分比

B选项

百分比

A选项

百分比

学习者

13

4

7.30%

9

18.75%

12

23.94%

 

16

4

8.33%

5

10.41%

15

31.25%

 

17

3

6.25%

16

33.30%

29

60.42%

 

19

3

7.28%

9

18.75%

11

23.92%

 

20

4

8.33%

5

10.45%

15

31.25%

 

合计

18

12.5%

44

30.64%

82

57.16%

 


四、结论与建议
    本次研究发现,儿童家长对其在教育过程中所扮演的多重角色认识不够,主要局限在传统的抚养者的角色框架内,尤其是学习者还未引起家长的充分重视。
在封闭问卷中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1.以上五个维度的统计结果表明: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母亲角色占比重最高的是抚养者角色,由此可知,母亲最关心的是孩子的物质生活和身体健康状况;占比重最小的是学习者角色,表明母亲本身的学习能力还需得到调整与加强,也进一步说明母亲对儿童的心理与教育方面的知识还有所欠缺;另外,教育者、研究者、管理者角色占适当比例。所以,完美母亲角色的形成还需要各个基本角色的相互协调与完善。
    2.家长对孩子存在放任自流的态度,把抚养的责任留给自己,而将教育的责任推给老师和学校。因此,要使家长充分意识到其在儿童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成为教育专家、学者、教师、家长以及政府共同关注的焦点,家长参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经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有些国家还以立法的形式对家长参与的权利提供了保证。”我们应致力于激发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来。
    3.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存在着不合理的期望。家长的期望是指对孩子的发展前景寄予一定的希望。家长对孩子有期望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应符合实际,不能过高或过低,也不能操之过急;另一方面,会对孩子产生消极影响,使孩子经受的总是失败体验,最终使孩子失去自信心和积极性,甚至不敢再参加学习。因此,要对孩子有适当的期望,首先要从孩子的实际水平出发;其次,使长远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结合;最后,期望应该为家长与孩子双方所共有。
    4.家长与教师、幼儿园的沟通不足。家长和学校的联系途径一般可分为:参加有关子女的教育活动。如家长参与个别教学计划的制定,参加子女的个案研究会、进步评估会等,如有条件,还可以听听课,了解教师是怎样教学的,以及自己孩子上课的表现;制定《家园联系册》记录幼儿每天在幼儿园的情况和在家的情况,通过这种方式传递信息交流孩子学习、训练等方面的情况;去幼儿园咨询。家长去幼儿园向老师主动了解孩子的情况,并反映孩子在家的表现和家庭教育的情况;家长会。通过家长会,了解幼儿园教育的情况,并积极配合,也可以从其他家长介绍的家庭教育经验中,得到启发。
注释:
[1]郭萍.《母亲的角色》,百度网,2005.8.21发表。
[2]仲原.《关于父亲角色》,《家庭教育》,2002年第1期,第10页。
[3]沈睿.《南希·乔铎柔:母亲的再制造:心理分析与性别的社会学》,百度网,2003.5.3发表。
[4]《母亲的教诲—老舍称母亲的教育是生命的教育》,家教天地,2004.10.23发表。
[5]赵娟.《夸美纽斯对幼儿教育的贡献》,北京学前教育网,1004.11.11发表。
[6]薛巧英.《多给孩子一些良性刺激》,《幼儿教育导读》,2006年3期4页。
[7]张慧芬.《拥抱自然的教育》,《走进苏霍姆林斯基》,2005.8.26版。
[8]刘丽.《表扬要重幼儿的行为过程》,《幼儿教育导读》,2006年3期5页。

参考文献:
1.     张良科《母亲的影响力》经济日报出版社。
2.     胡艺《对母亲角色的思考》妇女与社会性别研究网。
3.     沈睿.《南希·乔铎柔:母亲的再制造:心理分析与性别的社会学》,百度网,2003.5.3 
4.     杨丽珠主编. 《儿童个性发展与培养的实验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
5.     陈建强. 《新世纪的父亲角色——父亲研究的新视觉与新发展》,《家庭教育》,2002年第1期。
6.     《为人父母先要认识自己的情绪》,《父母必读》,2005年7期。
7.     韩银平.《让孩子心中有爱》,《幼儿教育导读》,2006年1期。
8.     孙君.《在家园共识中促进幼儿园发展》,《学前教育》,2006年1期。
9.     沙漩.《给孩子创设一个“会说话”的环境》,《幼儿教育导读》,2006年2期。
10.  胡彬彬.《几大法宝提升宝贝语言智能》,《幼儿教育导读》,2006年2期。
11.  杨健.《幼儿不可缺少的6大性格品质》,《幼儿教育导读》,2006年3期。
12.  薛巧英.《多给孩子一些良性刺激》,《幼儿教育导读》,2006年3期。
13.  刘丽.《表扬要重幼儿的行为过程》,《幼儿教育导读》,2006年3期。
14.  林静.《恰当的“自我约束”有利孩子的健康成长》,《幼儿教育导读》,2006年3期。
15.  林雅芳.《回归生活:让幼儿的心理在各种经历中成长》,《幼儿教育导读》,2006年3期。
16.  (美)鲁道夫.谢弗著、高延延译.《母亲的使命》,辽海出版社,2000年1月。

 

见附页:《幼儿身心发展家庭调查问卷》

附页:

幼儿身心发展家庭调查问卷

1.   您经常检查孩子的作业吗?

A.很少如此   B有时如此   C.经常如此

2.    您经常及时为孩子增减衣服吗?

A.很少如此   B.有时如此   C.经常如此

3.    您经常及时为孩子准备学习用品吗?

A.很少如此   B.有时如此   C.经常如此

4.    您经常给孩子吃健脑和保健食品吗?

A.很少如此   B.有时如此   C.经常如此

5.    您经常与孩子谈心吗?

A.很少如此   B.有时如此   C.经常如此

6.您能为孩子按时提供一日三餐吗?

A.很少如此   B.有时如此   C.经常如此

7.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您过分苛求孩子吗?

A.很少如此   B.有时如此   C.经常如此

8.您经常陪孩子到户外运动吗?

A.很少如此   B.有时如此   C.经常如此

9.您经常为孩子买一些课外读物吗?

A.很少如此   B.有时如此   C.经常如此

10.您按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身体吗?

A.很少如此   B.有时如此   C.经常如此

11.您经常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教育孩子的知识吗?

A.很少如此   B.有时如此   C.经常如此

12.您经常与孩子一起学习吗?

A.很少如此   B.有时如此   C.经常如此

13.您经常参加家长学校的培训吗?

A.很少如此   B.有时如此   C.经常如此

14.您经常与孩子的老师沟通吗?

A.很少如此   B.有时如此   C.经常如此

15.您经常向有经验的专家和家长请教家教经验吗?

A.很少如此   B.有时如此   C.经常如此

16.您经常把闲暇时间用在继续学习上吗?

A.很少如此   B.有时如此   C.经常如此

17.你经常学习有关儿童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吗?

A.很少如此   B.有时如此   C.经常如此

18.您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吗?

A.很少如此   B.有时如此   C.经常如此

19.您经常对孩子使用的教材进行分析吗?

A.很少如此   B.有时如此   C.经常如此

20.您经常为孩子制定学习计划吗?

A.很少如此   B.有时如此   C.经常如此

21.您经常阅读有关儿童心理教育方面的书籍吗?

A.很少如此   B.有时如此   C.经常如此

22.您经常给孩子讲英雄人物的故事吗?

A.很少如此   B.有时如此   C.经常如此

23.您经常关注国内外有关幼儿教育方面的报道吗?

A.很少如此   B.有时如此   C.经常如此

24.您经常陪孩子去特长班学习吗?

A.很少如此   B.有时如此   C.经常如此

25.您经常记录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吗?

A.很少如此   B.有时如此   C.经常如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