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电影——粉丝时代
(2014-04-08 22:58:54)
标签:
财经 |
听说四月份不少大片会上线,大学校园里始终洋溢着电影的热潮,我并不喜欢看电影,一年最多也就看上一到两部电影。最近我在关注众筹类商业模式时,看到上个月末阿里巴巴推出的一款新的理财产品——娱乐宝,简单说便是如果我看中了某部电影,我可以给这部电影投资100~300元,年收益率是7%,表面上看是一个众筹模式,本质上却是利用粉丝营销的模式。这引发了我对电影行业的一些想法和探索。
传统电影行业向互联网电影时代过渡
传统拍电影的流程大体是,先找到一个好的剧本,这个剧本要有创意、有市场、有大众群体关注的热点,然后组建完善团队,寻找制片人、导演,再寻找资金资本运作,不少好的剧本在这些复杂的环节中夭折。而我们如何去了解这个电影的拍摄情况呢?一般是在电影开拍时有媒体报道,然后在一段漫长的时间后,又有媒体报道某电影杀青,于某时正式上映,伴随着预告片、宣传片、片花等形式。但总体来说,整个拍摄过程基本与大众群体隔离,所以很多电影耗资巨大却没有打中消费者的痛点,没有票房便只能偃旗息鼓。
但互联网电影的生产模式正好和传统电影的模式相反,首先,在电影的发行上不仅仅扮演着一个影响因素,而是一个销售渠道,比如互联网电影抢票机制,通过某种网络营销手段进行炒作,像小米手机一样大量预购、抢购。其次,互联网电影本身是利用粉丝效应,在剧本的编写、电影拍摄的过程中利用互联网,如微信、粉丝、论坛等渠道与粉丝充分互动,扩大知名度的同时,寻找粉丝的兴趣点和创意点,魅族手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手机发烧友们的参与,当魅族手机发行时,这些发烧友自然会一边宣传一边购买,顺带告诉小伙伴们,这部手机某个功能是自己提议上的。另外,互联网正与大数据相结合,电影通过互联网发行后,各种评论吐槽形成的大数据将成为未来营销的数据基础,再锁定特定群体进行衍生品特定的销售。
《小时代》的粉丝效应及O2O模式的结合
尽管我既没看过《小时代》的小说,也没看过《小时代》电影,但我知道它确确实实是一个电影行业的奇迹,两部小时代票房就达到七八亿,它是怎么做到的呢?从粉丝量来说,郭敬明的小说《小时代》有2400万的粉丝,《小时代》电影几个主演的粉丝量超过一亿。乐视团队明确地看到这部电影的主题是“青春与友谊”,它的受众群体主要是15岁到25岁的年轻女性,以女大学生居多。这个群体主要活跃在QQ空间、人人网、微博等;乐视便在这些网络人群聚集地举办活动,一边增加流量,一边扩大《小时代》的知名度;随着流量的增加,乐视便引导粉丝进入乐视的购票系统APP——乐影客,这种预热式的营销,在线超过20万的观众进行预购。
除了线上的火热外,乐视线下有200到300人的团队,他们下沉到三四线的影院里,将影院变成小时代的Party,让很多大学生穿上小时代里的学生服,唱着《时间煮雨》的主题曲,统一发微博,统一拿奖品,并将影院的情况及时反馈到乐视总部。线上线下的结合,外加正好融合毕业季的气氛,让这部电影拿到了极高的票房。
微营销时代一直流传一句话——得粉丝者得天下,一部作品投入的成本再高、制作的再好,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受众群体也是白搭。春节期间,《爸爸去哪儿》的电影版上映,尽管各种吐槽频闪,但挡不住《爸爸去哪儿》的铁杆粉丝们,甚至一边吐槽一边结伴去影院看着这部电影。
阿里娱乐宝——你要投资哪部电影
3月26日,阿里巴巴在上海推出“娱乐宝“理财与增值平台,最低申购额是100元,年收益率大约在7%,一期投资项目是四部电影——郭敬明的《小时代3》《小时代4》,冯绍峰主演的《狼图腾》,王宝强和小沈阳主演的3D喜剧《非法操作》,以及范冰冰参与的明星主题大型社交游戏《魔法学院》,这让投资电影不再是资本大佬们的专属。这种理财产品更多的是基于广大粉丝群体,参与购买娱乐宝的消费者有机会享受剧组探班、明星会面等活动,这给了广大粉丝群体巨大的参与空间。对于年轻的粉丝群体而言,几百块钱哪怕是纯消费无收益也愿意付这个钱,他们有接近明星的内心渴望,更何况是有收益的投资。
这个众筹模式不仅为电影获得了部分资金,而且打破了传统电影制作与用户隔离的格局,让用户在电影创作之初就参与到电影制作之中,通过用户的互动、点评、提意见的方式寻找用户真正的兴趣点,将普通粉丝的声音带到文艺作品中。另外,互联网的大数据分析可以锁定特定的用户,然后向他们推荐特定内容相关的增值服务,好莱坞60%的收入是来源于影视内容的衍生品,电影行业的大趋势也必然会与这种模式相趋近。
这个月各种大片听说不少,各种微电影也不少,优酷平台给更多的草根导演创作艺术的机会,《屌丝男士》以7亿的点击量红遍大江南北。未来的文化产业,不仅要让粉丝们参与进来,更要给广大草根创意者一个传达创意的平台和机会,未来,我们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