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崩溃?金融崩溃!
(2013-05-19 07:56:18)
标签:
财经 |
我在前几天的文章《错综复杂的经济萧条》中简单地写到各国在矛盾的经济环境中缓慢发展和债务型通货紧缩的形势,我有个同学问我,这就叫做金融危机吗?金融危机包括债务人、银行以及其他贷款人的破产,以1929年的经济危机为例,由于金融债券市场的不完善,为了将借款人和贷款人联系在一起,需要提供做市和信息搜集的服务,而经济混乱降低了整金融部门提供这种服务的效率,中介的实际成本就逐步提高,借款者难以寻求信贷,最终信贷紧缩对总需求的影响演变成一种长期大萧条。
1929年金融崩溃下的金融机构和债务人
金融崩溃的直接表现就是公众对金融机构信心的丧失和债务人普遍破产。在美国小银行是处于主导地位的,由于监管不严和金融恐慌造成银行系统威胁,小银行便开始了坎坷的命运。一方面,银行持有的负债主要是价格固定、可随时支取的债务,如活期存款,另一方面,银行持有的资产多为高度非流通性的资产,这就导致了不好的预期均衡,造成对银行的挤兑。挤兑的过程就像一个多米诺骨牌连锁反应一样,由于对银行倒逼的担忧,存款人提前来支取存款,迫使银行变现资产,于是市场上大量银行抛售资产,银行破产预期通过挤兑机制实现。
债务危机影响到了所有的紧急部门,食品价格低迷,财务危机,尤其是对于广大农民而言,处境尤为艰难,因为他们持有大量农业抵押贷款,其价值高达52%。各州政府和各地方政府也因债务过重而无法提供就业机会。
中介成本影响下的信贷紧缩
由于对银行挤兑的担心,大量存款人大规模地提前来支取存款,致使政府预防性地提高了准本金与存款的比率,也增加了对流动性高和可再贴现资产的需求,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信贷中介作用的萎缩。其实,我们可以把1929到1933年的债务危机看成借款人的抵押品相对于债务负担相对减少的过程,当债务人越来越无力偿还债务时,银行就处于两难的困境中,即贷款面临违约风险和使用合约导致成本增加,债务人的破产致使银行提高信贷中介的成本,也就是银行会提高借款人的利率。随着中介成本的上升,即便是优良的借款人也难以获得信贷。
信贷的流动性受到了银行的控制,潜在的借款人不能得到资金去完成好的项目投资,储蓄者也将资金用于效率低下的投资,降低了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金融效率下降,银行危机,信贷紧缩,美国经济陷入举步维艰的困境。
危机~~持久~~
这场危机对美国影响十分持久,若不是赶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不知这场危机会持续多久。其实信贷影响的持续时间取决于两种行为所需要的时间——一种是信贷混乱后,建立新的或疏通就得信贷流通渠道所需要的时间;另一种是破产债务人恢复正常经营所需要的时间。
1931年罗斯福宣布“银行休假”并关闭了大量的金融机构,金融系统跌入谷底。1933年政府对金融中介机构大量注资,经济开始逐渐复苏,银行从发放贷款转化为持有具有安全性和流动性的投资,这也造成了货币宽松的假象。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仍然处在信贷困境中,小型企业贷款被拒绝的比率搞到30.2%,住房抵押贷款也十分保守,不动产违约和丧失抵押的赎回权仍然普遍存在。
国际市场的境况也不容乐观,如英镑高估导致英国失业率上升,食品和原材料面临着市场价格下降和逐渐萎缩的海外市场;银行危机也致使像美国、德国、奥地利等国家的进口下降,给贸易伙伴带来巨大的灾难。总之,实行汇率制的国家,出现通货紧缩;拥有名义债务的国家,无力偿债,危机持久发展。
虽然现在我们离1929年的金融危机相隔甚远,但我们经历2008年的次贷危机,我们正经历着传说中的第三次经济大萧条,我们正看到身边的企业一个一个地关门大吉,我们不得不“以史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