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生就业很难吗?

(2013-03-20 22:47:06)
今天山师这边开展了春季招聘会,天气很冷,但还是不少大四学生带着简历去参加了招聘会,毕竟要毕业了,毕竟要面临着就业问题,毕竟要从校园走向社会。想起去年七八月份在太原做项目的时候,那时候我扮演着招聘者的角色,和不同的求职者交流漫谈。我记得当时过来投简历的大学生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大多只关心,工资多少,是否提供住宿,福利怎么样,而对于企业到底是做什么企业会有怎样的发展前景,并不是很在意。这种状态不能说是好,也不能说是不好,毕竟人也是为了生存,也是为了务实的。
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自然界法则,也是社会法则。大学生要走向社会,想要生存下来就要学会一个字——“适”。大学生凭借什么来适应社会呢?不少大学生认为自己已经很不错了,专业学得很好,在校内参加了不少活动,甚至还得到奖学金,周围的同学、老师也说自己很优秀,那么你真的很优秀吗?这个“优秀”的标准是怎么评定的呢?是通过大学考试、德育分等等考核,这是大学的标准,但不是社会的标准,更不是企事业单位录用你的标准!我常常把从高中到走入大学的这个群体比作为一个半成品,这些半成品到了大学里要进行深加工,但由于中国教育固有的弊端导致大学的标准有些落后,这个深造过程产生的产品对于社会需求而言,仅仅是合格或者差不多合格,这样的大学生怎么会符合社会的要求呢?
很多大学生拿着简历很迷茫,他么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干什么?专业不对口,薪资太低,福利条件不好,离家太远等等诸多理由。难道大学生就业真得这么难吗?我觉得要有三个标准:第一,判定市场要不要你,也就是你的专业能力和经验是否符合市场需要;第二,你值多少钱,也就是企业愿意为你支付多少钱来购买的你的劳动力;第三,去哪儿干,也就是寻找适合自己的行业。根据这三条标准,来为自己做就业规划。比如,我们要思考怎样让自己的专业能力更强,怎样让自己的劳动力更值钱,怎样在最合适的行业里得到最快的成长。

我中午的时候看了一个同学发的状态,抱怨公司所给的工资太低,月薪还不到两千块钱,企业凭什么给我们高工资呢?我是学金融专业的,从专业的角度而言,我觉得人生需要时常为自己“理财”一下。怎样“理财”呢?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的“资本”是什么?我们的“成本”是什么?我们的“收入”又是什么?这段时间我们是“赚”了还是“赔”了呢?对于资本,能力是资本,知识加上专业能力往往是我们的劳动力价格;身体是资本,俗话说,身体是革命之本,有一个好的身体是根本前提;时间是资本,哪怕你的能力再强,你没有时间去做,你创造的价值也是零;社会资源是资本,通过各种渠道结交高素质的人,积累人脉;支持是资本,家人朋友在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也是一笔厚实的资本。对于成本,吃喝玩嫖赌是成本,沉溺于情感生活不能自拔是成本,熬夜上网玩游戏是成本,错误的选择也是成本,以消耗体力、时间的享受和挥霍都是成本。对于收入,当你投入能力资本和社会资源成本,你得到了社会认可和高薪水时,这是收入;当你对感情投入身体成本和时间成本,你得到一份甜美的爱情,幸福地过上一辈子,这也是收入。人生的收益在于人生的收入减去人生的成本,这段时间,你到底是“赚”了还是“赔”了呢?我觉得我们大学生应该时常以此来评估一下自己的在一段时间内的收获和缺失,进而有效地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

大学生就业难很大程度上也源于心态——高不成低不就,其实,我们从小就听过一个词叫做“脚踏实地”,这个词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人是有弱点的,喜欢虚荣,喜欢抱怨,喜欢浮躁,喜欢张扬,喜欢好为人师,如果以这样的心态来适应社会着实有些难。如果有幸选择一个好的行业,跟对一个好的领导,放下自尊、面子,以一个低姿态去努力学着适应社会,学着掌握生存的技能,因为我们在大学里学的理论很多已经过时没用了,真正要学的东西更多的存在于社会。在这个过程中也逐渐形成自己的判断标准和价值标准,使自己更快地成长。

老爸一直告诉我——不要高估了自己,其实自己还很差劲,是呀,毕竟我还是个大二的学生,毕竟我的阅历还是很少,毕竟我的思维体系还是不完善,对于各类事物的思考还是很欠缺,好在我还年轻,我在努力,我希望通过个人努力让未来我们的就业变得容易一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流年&相守
后一篇:家的逻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