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破不立,不舍不得
(2012-11-29 00:36:33)
标签:
杂谈 |
朋友傍晚给我打了半个多小时的电话,两年前的这个时候我们还在一起为高考奋斗,由于高考失利,他放弃了那个不理想的大学,选择到南方闯荡,这期间体会了不同程度的苦与痛。去年回威海聚会的时候,他告诉我他在成都带着几十个人的团队销售一个品牌的产品,干得非常棒,也挣到了一些钱。后来我们聊起他销售的产品和团队建立的过程,他提及在其运作过程中,很多人认为他在做类传销活动,他问我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其实很简单,很多人对“传销”的基本概念都搞不明白,而他运作的过程又很类似人们观念里的“传销”。比如,他建团队时,用了“最大笨蛋原理”,找到一群有意向的年轻人,告诉他们这个项目有多大好处,有多大前景,把年轻人想干事业的热情激发出来,然后又采用机会减少原理,此次只要多少人,人员很快就凑齐了,团队就建立起来,然后不断复制这个方法,壮大团队。
有这么大的团队,朋友很高兴,我们也很羡慕,走得时候朋友让我送一句给他,我想了半天,说了一句——如果你继续这么做,很快就完蛋了。他当时哭笑不得,也非常不解。四个月后,他突然放弃了他所有的团队和运作的项目,彻底脱离出来。他又问我为什么当时说那句话,从两个角度而言:一个是从团队的角度出发,团队最重要的是高效执行力和专业能力,判断执行力的方法是在最短时间内是否能够以最低的成本达到最高的效应,判断专业能力的标准是你的团队能够为别人解决什么问题并比其他人的团队解决的好,是擅长网络运营还是实地运营。有很多人认为会卖东西就是擅长销售,那是业务员做的事情,哪怕卖到极致,那也只是一个超级业务员,而且多数是业务员的思维模式,思维模式往往决定了人生的发展状态。另一个角度,选择的行业是否是成长性行业,这一轮经济大萧条让多少产业、企业走向了灭亡,不少企业声称未来五年、十年、二十年要发展成什么样,给员工很好的愿景,问题是企业所处的行业如果不是成长性行业,那基本上就是走在死胡同里,迟早会没路。这是我当初说那句话时的依据,我也不知道对还是不对。
我问朋友为什么这么决然的放弃曾经所做的一切努力,他笑道,他碰到一个教授,教授告诉他不要再做业务员的头头,跳出这个圈子去选择一些稍高层面的人,不然年轻的时光都耽搁在自我满足的路上。因为一群业务员哪怕天天讨论、天天研究,思维模式也差不多,能够创新的东西太少,是为了做业务而做业务,提升专业的速度很慢,而没有专业素养就无法解决本质问题。人一生能够碰到一个能够指点自己的高人是一件非常有幸的事情,高人在一定的高度上为我们指明方向,有句话说,“方向不对,努力白费”,尽管年轻可以多折腾,但谁不想少走些弯路,少走弯路的前提是找对方向,朋友也觉得很有幸遇到一个能够指点自己的人,颠覆了他很多想法,也让他成熟了很多。
朋友告诉我他现在每天五点起床,晚上十二点睡觉,拼命读一些专业性的书籍,把专业思想融合到自己的思想体系中,现今他已经是成都一家企业的部门经理,在这个平台上他接触了更多的人,并和他们结交成朋友。当一个人的专业素养越高,越能从本质根源上解决问题,他的朋友注定会越多而且层面很高,高势能效应要求其本身达到高势能的水平。我以前非常喜欢“呆若木鸡”这个词,这不是一个贬义词,呆若木鸡是一种境界,就像一群人里面说话最少的往往是实力最强的,他不需要通过交流来推销自己,而是在必要的时候一句话或者一个字就能镇住在场的所有人,这便是高势能的表现。
朋友最后又让我送他一句话,我说——不破不立,不舍不得,这也是今年我体会最深的一句话,也许对他也有影响,毕竟在选择上他舍弃了很多,如今证明他的选择是对的,不破不立,不舍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