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商业模式(七)
(2012-03-21 21:25:03)
标签:
杂谈 |
这段时间我主要在写商业模式方面的话题,商业模式包含的概念很大很多,不仅仅是行业本质定位,而且还包括销售模式、管理模式、融资模式等等,但我一直偏重于行业本质定位方面,因为行业本质定位是构建商业模式的第一步,把握住本质,定位准确,才有可能进行其他模式的探索。这是一个大方向,如果大方向打错了,那么再多努力也是徒劳。因此,我今天要写得动漫产业依然是从行业本质上研究。
我身边很多同学都酷爱动漫,尤其是日本动漫。动漫的本质是刺中观众幻想的神经,日本动漫之所以能够独占鳌头,是因为它巧妙地抓住了这一本质。我去年夏天研究动漫的时候,也是从日本动漫下手的。日本的很多动漫片给人的第一感觉——视觉冲击。不管是对动漫形象的细致设计,还是超现实的想象空间,都满足了人们对不可能实现之事的幻想。
记得小时候很喜欢看哆啦a梦,为什么喜欢看哆啦a梦呢?这部动漫的整个剧情就是倒霉的大雄总遭到伙伴的欺负,而哆啦a梦的出现帮他解决了很多问题和麻烦,而且拿出了一些独特的未来工具。这正对准了小朋友的胃口,当小朋友遇到困难时,他是不是也特别希望能够有一个像哆啦a梦的伙伴出现呢?而这部动漫恰恰把孩子般天真的想象展现出来,符合了小朋友的想象需求。另一部小时候钟情的动漫就是《美少女战士》,这部日本少女动漫也名噪一时,一个成绩不佳的初中女生因为遇到了一直会说话的小猫而发生了神奇的变身,对于懵懂的少女们是不是也期待着美丽的变身,是不是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爱和正义的拯救者呢?这就刺中了少女幻想的神经,把她们的想象冲动以动漫的形式表达出来。日本动漫对每一个人物对进行细致的刻画,无论是人物表情、服装还是总体背景,当然这也是以日本科技高速发展为前提。在这些技术的基础上,日本成功地把握了动漫的行业本质,不断把人物形象化、立体化,充分刺激观众的幻想神经,去实现那些本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以及对未来世界的构想和憧憬。
我去年写论文的时候还研究过美国的动漫,美国动漫中渲染了英雄主义的色彩,像《蜘蛛侠》《蝙蝠侠》等等都赋予了超人的能力和英雄的象征,同时穿插了一些爱情的片段。自古人们就有对英雄和爱情的追求,尤其这种追求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完美的实现,因此在动漫的虚幻中实现人们心中想要的效果,而这种效果正是观众的幻想神经。
中国近几年来也开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动漫产业发展,但是中国的动漫产业却一直没有实质性的提高。除了技术水平上的差距以外,在动漫的选材方面也有着很大的欠缺。我国也拍过很多部动漫,但是题材老旧,形式不新颖。小时候我们也看过动画版《西游记》,但是动画版的西游记和电视剧版的又有多少差距呢?几乎是雷同的。包括很有教育意义的沉香救母,但只是对道德的重申,没有对任何其他的创新。同样是传统题材,美国拍摄的《花木兰》,不仅表现了花木兰的英雄气概,同时还穿插了木兰和李翔将军之间的一段爱情,这就不再是单纯的原著再现,而是杂糅了更丰富的色彩和想象空间,吸引了大量观众的目光。
前几年在国内很火的国产动漫《喜羊羊与灰太狼》,但也被不少业内人士评价为含金量超低的作品之一,因为动漫的本质是刺中幻想的神经,而中国大多数动漫是根据日常生活创造的,取材于生活本来是正确的,但是对于动漫来说,不仅要从生活中发现契机,而且要跳出生活的正常原则。幻想,本来就不在正常生活的原则之内,只有跳出去创作才能拓宽观众的想象空间。同时,动漫的主要功能是为了娱乐,而非是教育,在娱乐中贯穿某一种精神,比如说英雄主义,让观众享受快乐,而不是强迫被教育。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动漫有广泛的取材空间。而在创作的过程中是否能够把握动漫的本质将会是未来动漫产业成功的关键,不要一味地去复制、模仿,我们更应该在行业本质的基础上实现自我创作——刺中观众的幻想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