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菜价背后的故事

(2011-07-04 21:21:17)
标签:

杂谈

最近总在说猪肉又飞起来了,想起前段时间菜价飙升,好像同样的故事换了角色又开始重演。为啥超市菜价五六块钱,而菜地里的菜被收购的时候很多都是一分钱两分钱,这中间巨大的反差怎么造成的?以前政治老师一直给我们归结于从菜地到市场的交通费用,我们就算是用飞机运也不会翻个好几倍吧!刚刚看了郎咸平教授的分析,他认为根本不是交通费用,也不是手续费,而是在最后一公里时一切费用都几倍上升,什么城管费、摊位费、市场费......在最后的一公里,各个关口都张开了大嘴,见谁都咬一口。
针对这种状况,国家决定采用农超对接,于是报纸网络铺天盖地的报道农超对接的好处,可我们的小农,有多少能真正走到农超对接这个环节,进入超市这样的窗口还需要多少门槛费?的确,国外很多国家在农超对接上取得了较好的收益,但中国的是小农,而国外的更多是农场主。国外人的农民很富有,他们拥有农协会或者组建公司,他们想要打开市场,不是推着个小破车,一边走一边叫卖,而是以一个公司的力量进入市场,同时有国家的补贴,还可以免息贷款,甚至可以出国寻求农销经验,玩玩股票,做做基金。这绝不是国内农民能达到的水平!中国的农民占70%,而美国农民只占1.5%左右,因此我国政府也很难拿出与农业相协调的资金,何况这些下拨的资金层层剥削,还不晓得到农民手中所剩多少。
2010年韩国的泡菜危机对中国菜农确实造成了影响,但其他国家也受到了一定影响,为什么就中国得到菜贱伤农的苦果?以前我们都说是小农的盲目竞争造成的生产过剩,至少我们的政治题都是这么答得。但是把问题进一步扯近些,为什么中国的小农这么盲目,难道中国农民傻吗?说到底,还是国内的信息不通畅,很多实际性的指导没有完全到位,才产生后来如此大的漏洞。
现在想想,高中课本上学得那些经济理论几乎都是白搭,没多少能和现实挂上边的,社会现实才是最好的课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狗吠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