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惠而不费”
(2010-02-17 19:17:50)
标签:
杂谈 |
孔子的学生子张曾问过孔子何为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这也就是实施德政的五美。孔子把“惠而不费”放在最前面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将这个思想看得更重,“惠而不费”潜藏着怎样深刻的道理呢?
从表面上讲就是对老百姓实施恩惠但也不大肆破费,广义的说就是国家拿出一部分钱给老百姓改善生活,但也不能过度超支造成财政赤字。就像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时西方国家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大量透支国家政府的钱去提高人民的生活,最后弄得政府财政空虚,福利行业在那一时段也没最大规模的发挥效益。
如果政府总以大慈善家的心态来施恩扶助,那么人民就成了一种傀儡。就说现在沿街乞讨的人吧,大家给他钱是帮他还是在害他呢?也许乞丐在最初是饥寒交迫、奄奄一息,你给他钱给他食物救了他一命,很好,这是善举。但是乞丐也会想只要摆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就可以不劳而获,岂不妙哉?接下来你给他钱,他会形成依赖性欺诈性,他满脑子竟是些低俗的思想。试问,你是帮他还是害他?其实任何事物都存在一个“度”字,超过这个限度往往对也变成错了。政府和人民也是这样,大家的出发点都是善意的,但却不知道善与恶只存在微妙的偏差,而你能否把握住这样的偏差呢?
“惠而不费”从另一方面来说,是告诉统治者教会人们生存的方式。有一个寓言是说一个仙人会点石成金,他点化出很多金子给这个小孩,可小孩不要,他要的是仙人点金的手指。所以说被给予的财富总有会用完的一天,唯有自己掌握了真技术才能处在不败之地。统治者要想要国家富强最好的方法就是教会人们怎样致富?统治者可以通过颁布一定的条例法律,像开放经济特区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为人们致富开辟道路,让人们顺着正确的道路自己寻求致富之路,国泰民安指日可待。
站在老百姓的角度上说,光靠接济是不行的,要学会自强。著名主持人杨澜说过只有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如果自己的水平跟不上时代要求,谁帮忙都没用。“惠而不费”其实是告诉老百姓,如果真得遇上了困难不用担心,国家会帮你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解了了你的后顾之忧,让你有更多的胆量和勇气去创造财富。但你要是把那点救济金看作是生命延续的永恒,那你这辈子就完了,生存对你来说等于浪费。一个人干等着吃别人剩下的残羹而不去创造价值,那不就成了废人了吗?
“惠而不费”含义深刻,无论你是统治者还是普通人,你都要在节约资本的基础上实践,如果耗资巨大而收益颇低岂不是得不偿失?就像现在很多发展中国家牺牲了大量的资源来提到工业产值,结果这边产值刚提上,那边污染已超过国际指标。环境遭到破坏,又耗资众多的去为环境解围,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还得民不聊生!
惠而不费,请你帮忙帮到点子上,请你做事做到度量上,不然会好心办坏事,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前一篇:《西游记》引发的感想
后一篇:以干湿度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