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陪着好友在房市上转了一大圈,很是长了些见识。鄙人不会理财,对股市、房市之类的投资方式多年来敬而远之,只知道把家里的钱存银行或买保险。真是“零风险”的生存方式,但经历了与好友买房的那点儿事,算是开了一小窍。买房,自有其中乐趣,但同时烦恼多多。
好友和老公均30出头,结婚5年,打算2年内添个宝宝。好友本人是SOHO一族,主营心理咨询和写作之类,老公是公务员,两人全年总收入15万左右。结婚几年来,二人充分享受着小资生活,开着私家车,平时的开销名目繁多,旗号是:将生活品质进行到底。赚的不算少,花的也多。
生孩子当然是头等大事。女友做事情考虑得甚是周全,计划性极强。先把家底清理一下。现有住房情况是:自住一套2室2厅,无贷款,主要问题是小区环境一般,物业较差,且离公婆家较远,另有一套空闲的中心地段二手房,市场价约55万;公婆是高知,一套单位福利房四室两厅,市中心黄金地段。
全家开过碰头会,达成共识: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为将来孩子上幼儿园小学方便,且需要老人帮忙照顾,目标是近期争取在公婆家附近买一套房,最好是三房两厅结构,便于三口之家居住。
确定目标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女友的经济条件在武汉地区算是中等偏上了,和老公有些积蓄,又没什么负担,从理论上说买房不应该算很困难。但是,中国的楼市早就是风声水起了,尽管今年上半年有些松动,但并未动筋骨。
走了一圈,飙升的房价令我们咂舌。符合女友地段要求的楼盘,清一色是1万1千元起价,再要求楼层物业小区好点的,又得加1000元以上。而且可气的是,越是黄金地段,销售的房子面积越大,三房两厅120平米以下的可选择范围很有限。
平时与数字很少打交道的我们掐着指头算了笔经济账,深受打击。如果斗胆买110-120平米,则总额是130-140万左右,楼层朝向还不一定好。首付,东拼西凑拉拉双方老人的赞助,凑50万,赶紧把二手房卖了又是55万,留15万装修买家具;剩下40-50万只能贷款,30年期限,每月大概2300元;用公积金还贷,每月还差800元,再加上物业费、停车费等固定费用,每月固定支出至少2000元;此款基本可用现有住房的出租款抵销(也就是说,为了买一套新房,得卖一套老房,出租一套老房)。好像买得起!
但是,这样折腾下来,家里基本没啥可动资金了,还在而立之年让双方老人掏腰包(还好,老人的经济都不错),还要面对即将降临的宝宝,要花的钱很多呢...无论如何心里不太痛快、不太踏实!深感抗风险力的大幅下降!为了一套房,付出了太多!
女友全家又开了几次家庭会议,经多方磋商权衡利弊,面对残酷现实,把目标做了调整,也算是顺应与时俱进的社会大潮。达成共识如下:
放弃:舒适度可降低要求
大面积住房。这对女友的确有些痛苦,从小家境较好,一直住的是大房子好房子。从小到大容易,从大到小岂不是倒退?!但有的时候,放弃也意味着解脱。如果买80-90平米的2房2厅,尽管少了书房这个功能,但,负担大减!再者,公婆的房子大,时不时可以全家一起过去住,算是享受了大房子的好处了。同时更亲密的接触还有助于增加彼此的感情。
坚持:孩子的养育不能降低要求
1、中心地段,与老人相邻。中心地段,意味着孩子能上好幼儿园好小学好中学,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与老人相邻,双方能互相照应,现在养个孩子太费神了,得全家上阵!父母管学习教育,老人管吃喝接送等后勤。
2、好小区好物业。好的小区,意味着文明程度更高、人文环境更好的“小环境”,当然对孩子有好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不容忽视;好物业,一劳永逸,免去了很多不必要的烦心事儿,看着保安保洁的都是舒服的。
调整后的方案:买90平米1万2千/平米的房,总价108万,争取点折扣105万拿下。首付75万,前提是以最快的速度卖掉手上的二手房(尽管价格要吃点亏);贷款30万,30年期,公积金还贷。对现有生活质量基本无影响。
女友买房的事儿基本尘埃落定。看着她的如释重负,我联想到了自己,可能很快也要步入买房这个行列吧!
中国的房市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对于大多的老百姓,包括内地城市,不买房很着急很担心,以后还得涨?!买房,有期待也有痛苦和放弃,还有压力!
买房是自家的事儿,也不光是自家的事儿!我们期待着,有一天,能更加轻松、快乐、愉悦地买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