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晚捧红了两个人,赵本山的徒弟小沈阳和魔术师刘谦。出于对本山大叔的喜爱和对小品的热爱,我很关注小沈阳。年三十当晚,我看“不差钱”这个小品,的确很开心,同时欣喜的是小沈阳这个新面孔的出现。之后的日子,我在网上看了小沈阳的若干视频,包括他今年在北京电视台和央视元宵晚会的表演,感慨是缺少了当初的惊喜,对他的表现和日后发展深感担忧。
我不是演艺行业的专业人士,但作为一个喜爱小品的普通观众,我有自己的判断。小沈阳的表演特点不过如此:其一,模仿秀。模仿秀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在大陆已然风行了近10年,模仿秀能以假乱真的不乏其人。小沈阳能模仿若干明星的能力也不必大惊小怪,星光大道出来的盲人歌手杨光也是响当当的;其二,男扮女妆。这也算是老生常谈了,同样是星光大道的优秀歌手李玉刚扮起女相来真是惊艳四座;其三,独特的腔调和口头禅。这招算是他的独创了。他的那声带拐弯的东北味儿的女声“哈”,和“准备好了吗?”,确是别出心裁。但君不见,他几乎在每次的表演唱和小品中,都是用的这招。有强迫性重复的嫌疑。小品演员的核心能力是表演,不是哗众取宠的“绝活”,相较师傅赵本山的带有深厚生活功底的本色表演,小沈阳还有待时日;同时还需要强大的创作队伍为他出新。
但事实是,小沈阳现在的人气极旺,似有超过本山大叔的势头,据说出场费狂涨600倍,博客点击率近200万,关于他的新闻网上也是铺天盖地。作为心理工作者,我对这一社会现象的成因有自己的理解:
一、权威认同:本山大叔已屹立央视春晚20年不倒,连续捧走了11年的小品一等奖。广大群众对赵本山的热爱是毋庸置疑的。本山就是小品的权威,这是大家的共识;在缺少精神寄托的中国当下,民众尤其需要权威,特别是带来快乐的权威。作为本山的徒弟,又是同台演出,加上本山在许多场合对小沈阳的认可,小沈阳确实占了本山相当的光。大家很自然的,把对本山这个小品王的喜爱和信任,转移到小沈阳身上。群众不愿接受:权威的徒弟不太行这个事实;而能满足内心需要的是:权威的徒弟很行!
二、分离焦虑:本山大叔太累了,有点干不动了。今年春晚他就是带病上场的,而且在若干场合曾说过不再上春晚了。老百姓不愿意他的离开。但长江后浪推前浪是自然规律。所以,如果本山后继有人,甚至能取代本山,就能很自然地抚平众人对本山离开的焦虑。
三、从众心理:这种大众心理很好理解。本来春晚就让大家审美疲劳了,最让人期待的小品好不容易出了小沈阳这个新面孔,现场效果也不错,当然是喜欢的。何况周围喜欢的人越来越多,各种媒体的报道越来越多,连央视的主持人朱军都在元宵晚会上学小沈阳的调调,在彼此的暗示和获得周围人的认同心理的驱使下,必然有些不那么热衷于小沈阳的人们也开始表现出来“好喜欢”啊!
说了这么多,只是对小沈阳这个现象发表一点看法。并不是给小沈阳和喜欢小沈阳的人们泼冷水,我真诚的希望小沈阳能在师傅赵本山的精心指导下,有更好的表现和长足的发展;希望我们国家的小品等表演形式能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快乐!喜欢小沈阳的人们继续吧,只要你喜欢;如果你对他感到一些困惑,或许我这篇拙论能对你有点帮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