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好汉唐程咬金 |
分类: 渔樵夜话 |
说程知节,许多人不一定知道,一提程咬金,就那个老是半路里杀出的好汉呀!民间传之甚广,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程咬金的看家本领是“三板斧”。传说他在梦中,得一神仙传授斧功,学会了劈脑袋、鬼剔牙和掏耳朵这三招,神仙正要教他第四招,不巧一声响雷惊醒了他,结果是他到老就只会这三板斧。劈脑袋好理解,就是挥斧照对方头上砍呗;掏耳朵也不难,属于马上招,与对方二马错蹬时,回身挥斧横扫;独独这第二招的鬼剔牙,有些难操作,据说就是在与对方交手,遇到对手持械横档时,立即收斧,转而迅速以斧柄直捣其面门。当然这是《隋唐演义》的小说家言,仅表其勇猛而已,不必太当真。
程咬金是以敢打敢拼出名的,终了,却也是因仗打得怯懦窝囊而羞愧致仕的。英雄迟暮?廉颇老矣? 到底怎么回事呢?
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已经年近古稀的老将军程知节,受高宗李治委派,以葱山道行军大总管的身份,统大军讨伐西突厥。队伍抵达鹰娑川(今属新疆),突厥大奖阿史那贺鲁率二万人抵抗。程将军手下前军总管苏定方,仅以五百轻骑冲入敌阵,左突右杀,追击二十多里,杀敌一千五百,缴获战马两千匹,获胜而返。
照程老爷子年轻时的脾气,定是当即乘胜追击,一举击垮对手,全局拿下。出人意料的是,大好形势之下,他却听信副手的谗言,软了下来。这位副手叫王文度,他妒忌苏定方的功劳,在程老将军耳朵边吹风,说,苏定方虽然胜了,但咱也伤亡不小,还是不要这么猛打猛冲吧;我意将队伍结成方阵,守株待兔最妥当。程咬金听副手这话,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了。见他犹豫,这王文度更来劲,扯谎说队伍出发前,高宗皇帝给他密诏,就怕程将军您“恃勇轻敌”,特意交代他,必要时人马由他节制。程咬金居然真信了这位的鬼话,乖乖按照王的意思,全军就地驻扎,不许深入一步。
大冬天的,西部风雪高寒,马冻得要死,人冻得哆嗦,部队渐失战斗力。苏定方不明就里,来找程将军质问:“本来讨贼,今乃自守,马饿兵疲,怯懦如此,何功可立!?”咱们驰骋千里跑这儿是干吗来了?!程咬金将王文度一番话转述之。苏定方更不解了,道:老先生,您是皇帝任命的总指挥呀,怎么能让副手拨拉着转呢?再说了,皇帝怎么可能做那样的安排,绕过主帅密令副帅取而代之,这一定是王文度在搞鬼,不信现在我替你去抓了那家伙,您飞马上奏朝廷问个明白!听闻此话,他连忙拦住苏定方,将军切莫乱来!
显然,程老将军身上的血性没了,学会和稀泥了。如此明显的大是大非面前,他宁信小人之言,不愿冒失决战。
在恒笃城,大批胡人投降归顺,本该优待安抚,王文度却提出全杀掉,一个活口不留!苏定方忍不住又跟程老将军吼起来:这么干我们就成了滥杀无辜的乱贼,讨贼的结果成了乱贼,千古笑话!程看看王文度,接着下令唐军,烧杀屠城。
这情形,老帅麾下这支队伍,完全是失控了,大权旁落了,由副手越俎代庖了。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作战所得突厥人的战利品,程将军糊涂到配合王文度,他们几个高级将领私分了,唯独没有苏定方的。
这样失去军魂的大唐远征军,其结果可想而知,朝廷只好命班师。
不久,有关部门一详查,弄清了前线的实情,高宗震怒。老将军啊,您这是廉颇老矣还是有意昏聩胡为?一个副手就能把你玩得团团转!当下,判王文度依律当诛,免死除名为民!老将军,您也回家歇着去吧,老将军的所有职务都被抹了。
将军老脸没处搁的不光在于此。第二年,人家苏定方任总指挥,二度征讨阿史那贺鲁,一路所向披靡,直至“戎服操贺鲁以献”,长安皇城大殿门前,凯旋归来的苏定方,一身戎装,押着活捉的突厥大将贺鲁,献给皇上。——无限的荣光写在他的脸上。
再看已解甲退养的程咬金,躺着睡不着,坐着犯迷糊,身上的英武之气早已荡然无存。老百姓传唱的,是他当年无惧无畏的杀敌气概,于今不见了那三板斧,没了那英雄气,抿裆裤灰汗衫,分明也就是个糟老头。
好汉不提当年勇者,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