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秦四晃
秦四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3,647
  • 关注人气:31,66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话【凌烟阁】:无良人赤诚心英雄胆

(2020-06-24 19:42:16)
标签:

凌烟阁

坏小子

英雄

分类: 渔樵夜话

        闲话【凌烟阁】无良人赤诚心英雄胆

太宗皇帝表彰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大致分成四类人,一类是协助创唐的李家亲戚,长孙无忌、长孙顺德、高士廉、李孝恭、柴绍等;二是李渊老部下和太宗旧幕僚,唐俭、刘政会、侯君集、房玄龄、杜如晦等;第三类是功劳极大的降将或归顺投奔者,这类竟占了多数,李靖、尉迟恭、屈突通、张亮、李勣、秦琼、张公谨、程知节、萧瑀等;第四类是李世民的哥们,刘弘基、殷开山、段志玄。至于魏征、虞世南两位,稍微特殊一些,不便归类,但功堪嘉奖。

今天我们聊归之于李世民哥们类的刘弘基。

刘弘基,又一个老陕,唐雍州池阳,今陕西泾阳人。以现在的观点,这位原本就是个烂脏人。怎么个烂脏呢?

安排他随军去征辽,拖拖拉拉不作准备,磨磨蹭蹭走到汾阴,人家大部队已走远,眼看追之不上,贻误军机要掉脑袋,小子鬼机灵,拉了个同伙,故意杀死一头耕牛,——擅杀耕牛属违法行为。而后又故意暴露,引诱县吏来抓他下狱。一坐进监狱,万事大吉,第一不用前去几千里之外打仗卖命,第二没人再追究行军迟误之事。一年以后,花了几个银子,赎身出狱成了自由人。

吊儿郎当的日子里,有钱花天酒地,没钱偷鸡摸狗。

盲流一样的一枚光棍,居然在太原能接近留守(李渊),进而与留守的二公子(李世民)成为哥们。“出则连骑,入同卧起。”外出骑马并行,回家一同起居。

坏小子果然命里有金,偶然结交的太原留守父子,竟然要拉起人马干捅破天的大事。光脚向来比穿鞋的气足胆大,成了赚输了算!不知靠啥手段,刘弘基很快忽悠来两千多人,作为资本加入到李唐义军队伍。

跟随李世民头一仗,刘弘基就让哥们刮目。进攻霍邑(今属临汾),隋将宋老生狼狈败逃跌入城壕,刘弘基纵深跳到壕沟,手起刀落割下宋的人头,血淋淋提上来给李世民瞧!

接着,作为先头部队,他率部渡过黄河,拿下冯翊(陕西大荔),西进取得扶风(陕西岐山),升任渭北道大使。随后南涉渭水,剑指长安,击败隋将卫文升,扫平京师障碍,屯军以待唐公。因此,在占领京城长安后,李渊赐其二十匹战马,并赞他“功为第一”。

自此在李世民心目中就竖起了下面这么个形象:貌似不太靠谱,赤胆忠心可嘉!逢事虽欠章法,但是绝对敢打敢拼敢玩命。

以后的日子里,愣头青冲杀在前,几度为俘,命运多舛,屡经凶险。

跟随李世民在陕西长武讨伐薛举,李世民生病,长史刘文静瞎指挥,双方在一个叫浅水原的地方交手,唐军八部人马全部失利,“唯弘基一军尽力苦斗,矢尽,为举所获。”刘弘基死战到最后,箭矢用完,所谓弹尽粮绝,被薛举俘虏。直到李世民二度征讨,薛举病死,其子薛仁杲败降,刘弘基才得以被释返回,官复原职。

刘弘基宁死不屈,后方京城的高祖李渊听闻其事迹,颇为感动,“赐其家粟帛甚厚”,粮食衣料重重地奖赏给刘家。《旧唐书》的作者评价刘弘基,有这样的话:“弘基临难不屈,陷阵多克捷之勋。”从一个侧面说明他曾多次处于艰难危险境地,“陷阵”这个词用他身上,再合适不过。

或者性格使然,垃圾活大多派给他。武德二年(618),刘武周旧将宋金刚抢占了太原,刘弘基受命前往晋州(临汾)增援抗击。岂知这时“裴寂为宋金刚所败,人情崩骇,莫有固志。”裴部早已被打得不成样子,人心涣散,兵无斗志。结果导致,刘弘基想死守晋州而不能,最后被宋金刚活捉,又当了一回俘虏。多亏有当年蹲县监狱的经验,找机会逃脱,光杆司令狼狈回到长安。

不等喘息,即又接令随李世民赴山西战宋金刚。这回打了胜仗,回来也得了个新头衔——任国公。

不久,又随李世民到洺州(今属河北邯郸)平定刘黑闼。

武德七年(624),突厥人犯边,刘弘基受命率步、骑兵共一万人马。在豳州(陕西彬县)北面,东起子午岭(今陕甘交界),西到临泾(今属甘肃庆阳),协助淮安王李神通在北部边境设一道防护线,担当守边重任。

哥们李世民当了皇帝后,本该高官厚禄再攀升的时候,实在是倒霉,刘弘基染上麻烦。贞观元年(627),太宗的一位叔父叫李孝常的,伙同他人谋反,被问斩。偏偏这刘弘基平时与李孝常走得很近,皇上宁信其有不留隐患,将刘弘基的官职爵位一撸到底,扒了个精光。(三年后李世民考虑到这位其实并未参与其中,只是遇人不淑,遂复启用。)

贞观九年(635),改封夔国公;

十七年(643),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行列(这是李世民对这位哥们的心里定位);

贞观十九年(645),太宗大军征辽,年逾花甲的刘弘基都不能闲着,让他做前军大总管。他倒真没让天子失望,虽廉颇老矣,却再立新功。

就这么个人,磕磕绊绊,仿佛无心机,徒有一股劲,你说他无德无能也罢,蛮干莽撞也罢,反正是最终功也有了名也有了,且生生活到了高宗李治朝。亦可看作一桩浪子逆袭的范例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