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太宗虞世南品格 |
分类: 渔樵夜话 |
虞世南,字伯施。据说这个取字“伯施”,源于他是由叔父养大的,叔伯施恩之意也。
太宗李世民曾当众夸奖虞世南身上有“五绝”,即所谓“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辞,五曰书翰。”
天子所言,实为不假。
论德行——
“世南性沉静寡欲”。个性沉稳,无不良嗜好;
南朝陈时在建安王手下已任职参军,“犹布衣蔬食”。恁大个官,还一身布衣,粗茶淡饭的;
隋炀帝时期,哥哥虞世基当朝显贵,家人穿着几与王爷可比,“世南虽同居,而躬履勤俭,不失素业。”虞世南却坚持自己一贯的勤俭作风,丝毫不改朴素操行。
论忠直——
太宗即位,虞世南任著作郎兼弘文馆学士,“虽容貌懦懦,若不胜衣,而志性抗烈,每论及古先帝王为政得失,必存规谏,多所补益。”直谏太宗大兴土木修筑陵墓,劝阻皇帝勤于政事勿热衷游猎。李世民曾对侍臣们讲:我有空常与虞世南谈古论今,这个人他哪怕言辞有些微不准确,就会惆怅悔恨个没完。一个人讲诚恳到这种程度,实为罕见!“群臣皆若世南,天下何忧不理。”文臣武将要都像虞世南这样对朕忠诚直率,何愁天下治理不好!
太宗李世民给他的四儿子魏王李泰写信谈及虞世南,这样讲:虞世南与我,就像一个人一样,他没有一天忘记提醒我,作为臣子他足称当代名臣,世人楷模。“吾有小失,必犯颜而谏之。”
这样的忠臣,死后天子能不痛惜,能不诗文祭奠,能不梦中记起,能不画图追怀吗?!
论博学——
“太宗重其博识,每机务之隙,引之谈论,共观经史。”
一个例子就能说明虞世南博学强记到啥程度,“太宗尝命写《烈女传》,以装屏风,于时无本,世南暗疏之,不失一字。”李世民突发奇想要虞世南手书全本《烈女传》,用来装裱做屏风,可一时找不到《烈女传》书本,众人皆以为暂时无法完成天子心愿,虞世南居然默诵着写了下来,一字不差。瞬间传为佳话,人们为之惊叹。
论文辞——
少年“即善属文,常祖述徐陵,陵亦言世南得己之意。”小小少年效仿文章大家徐陵作文,连徐本人都不得不承认其可以假乱真。一篇《圣德论》,令太宗既赞赏又佯装羞赧。
论书翰——
“初唐四大家”青史已定名,仅一《孔子庙堂碑》,宋时就被人视作无价:“虞书庙堂贞观刻,千两黄金哪购得?”
其墨迹至今传世,何须我辈多嘴。
综上所述,天子看人,不谬!
唯一不解处,同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徐世勣,因“世”字犯太宗讳而更名李勣,何以虞世南之“世”字就蒙混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