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秦四晃
秦四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3,647
  • 关注人气:31,66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高祖李渊《致同窗发小书》

(2019-06-24 12:57:34)
标签:

李渊

书信

同学

分类: 渔樵夜话

      唐高祖李渊《致同窗发小书》

先看《旧唐书.卷五十九.列传第九》这段记载:“元皇帝为安州总管,故绍儿童时得与高祖同学,特相友爱。”这里的“元皇帝”,是指李渊的父亲李昞。这段话是说,李渊的爸爸李昞,在安州做总管时,有个名叫许绍的小家伙,和李渊是同学,而且两人很要好。

基于以上,这便才有了大唐开国皇帝李渊,写给小学同窗的这一封信。信,很接地气的哦——

伙计:(近好)。没忘吧,咱俩同窗时节,一起上学一起玩耍;哎对了,你该记得后来成了博士的吴琰吧,那小子最后跟咱班的班花小仇成了一对(好白菜都让猪拱了)。每每想起咱们同窗的那个时候,一切仿佛就在眼前;随着时光的流逝,越发地记忆犹新。

咱俩关系好,是别人无法比的,是最铁的。你也知道,咱俩情同手足的情谊,源自两家大人的特殊关系。那时我爸主政安陆,你爸虽然任职在岳州,可你家住在安陆,咱两家比邻而居,频繁往来。打小起,咱俩读书嬉闹,整天就在一起,形影不离。隋皇帝发起渡辽东征高句丽之战,咱两家积极响应,好几位兄弟子侄携手在远征的队伍里。总之,咱们两家是世代友好,几代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安危并肩荣辱与共!历历往事, 那是刻骨又铭心。

人们一说到儿时的好伙伴,常常以卢绾与汉高帝刘邦同村又同一天出生,或者以吴质与魏文帝曹丕共坐一席,来做范例,可他们比起咱哥俩小时候的交情,那简直是无足挂齿小巫见大巫!

(隋末大乱到我大唐创设以来),这段时间老伙计你的种种表现,所作所为,我深切地感受得到,你我心有灵犀,牢记着咱们同窗的友谊,心中珍藏着咱两家几代人无与伦比的情分,因此而无须犹豫徘徊,你就做出了支持我建立和发展大唐事业的正确选择。你人身虽在荆门,心却早向着我长安的大唐朝廷。尤为可贵的是,你主动尽你所能,帮助我安抚长江两岸湘鄂川赣的士民百姓,带着你的幕僚部下,以最真诚最有效的实际行动,隔着千山万水,表达着对我这个老同学的鼎力支持。

老伙计,看到你能如此至诚拥戴,我是万分感动啊!(请你放心,有我吃的肉就有你喝的汤),好好干吧,眼下先任命你为硖州刺史,封安陆郡公。等到我彻底扫平天下,咱俩重逢之时,再尽情把酒言欢,畅叙友情并共享荣华(好位子哥们给你留着)!

(闲言不赘)

大唐天子的这位发小许绍,颇为后人所称道。他在隋唐交替的两难选择面前,毅然力挺老同学李渊,而又丝毫不存攀势借光之意,没有跑到长安寻老同学谋个高官要职,享受富贵清闲,而是一直在外为之征战,直到死于军中。正因此,“高祖闻而流涕”,李渊接到他的死讯,为之落泪;“贞观中,赠荆州都督。”太宗李世民后来又追赠老爸的这位同窗为荆州都督,以示嘉奖。

附《旧唐书》李渊致许绍敕书原文:

昔在子衿,同游庠序,博士吴琰,其妻姓仇,追想此时,宛然心目,荏苒岁月,遂成累纪。且在安州之日,公家乃莅岳州;渡辽之时,伯裔又同戎旅。安危契阔,累葉同之,其间游处,触事可想。虽卢绾与刘邦同里,吴质共曹丕接席,以今方古,何足称焉。而公追砚席之旧欢,存通家之曩好,明鉴去就之理,洞识成败之机。爰自荆门,驰心绛阙,绥怀士庶,纠合宾僚,逾越江山,远申诚款。览此忠至,弥以慰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