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是怎样成为贤良后妈的?
文/秦四晃
俗话说后妈难当,平头百姓家如此,帝王将相家也不例外。难就难在分寸把握上,轻不得重不得,角色实在不好演。往往稍不留心,不是全落在你头上,扣你一顶蛇蝎心肠的帽子,百口莫辩。
如此不出彩的角色纷纷演砸,归咎起来,皆因妇人中多数做了发长识短的平庸之辈,对于特殊有胸襟气度的女子,情况则完全两样,她们驾轻就熟,角色扮演得里里外外、上上下下为之叫好,不要说挑不出半点瑕疵,相反倒借了非亲生母亲这个身份的衬托,彰显了其宏阔大义与宽广的爱,竖立起无私高尚的形象,品德、远见令世人啧啧赞叹。历史上,能登上这一荣誉殿堂的,寥寥无几,居于首位的,当属春秋晋国大夫赵衰的夫人赵姬(此赵姬非后来与吕不韦暧昧又嫁给秦公子异人而生秦始皇的那个荡妇赵姬)。
《赵氏孤儿》的故事近年来重上银幕,今天的观众仍在为程婴怀里抱着的那赵家唯一的生命揪心落泪,一家三百口就剩下这一根独苗了;临了又为他除奸复仇成功而击节称快。大家知道这个于九死一生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名叫程勃,又叫屠成,实际上当然是赵氏血脉,而我们这里要讲的,按辈分排应当是他的曾祖母。
晋献公宠爱骊姬,骊姬为了给自己的儿子争得太子位,勾结奸佞,设计陷害公子申生,并指二公子重耳与三公子夷吾同谋。晋献公听信谗言,问罪于三位公子,申生蒙冤难辩,自杀身亡,重耳与夷吾两兄弟闻信仓皇各自逃命。
公子重耳逃亡到了他姥姥家的翟国,陪伴他的是两位心腹哥们,一位是狐偃,另一位叫赵衰,两位死心塌地追随公子。翟国从戎族俘获两个美少女,交给重耳,重耳留年少的季隗在自己身边,将年稍大一点的叔隗赠予赵衰作妻,君臣成了“一担挑”。叔隗为赵衰生下了一个儿子,便是后来令赵氏家族权势显赫的赵盾(赵宣子)。
漂泊十九年后,晋公子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国晋土,夺取君位,做了晋文公。重耳即位不久,为奖赏赵衰多年来的出生入死不离不弃,封之以大夫,并把自己的女儿孟姬嫁给赵衰为妻。这位君王家的公主孟姬,就是我们要说的贤明的后妈赵姬——本姓姬,嫁给赵氏,所以称赵姬。
赵姬作赵衰妻,先后为其生了三个儿子——赵同、赵括、赵婴齐。突然有一天,她听说丈夫在翟国还有一个前妻和儿子,她平静地接受了这一切,不仅毫不介意,相反,大度地主动提出,让丈夫赵衰将前妻叔隗与儿子赵盾接回来住,大家一起共同生活。
无论是赵姬特殊的公主身份还是眼下的婚姻现状,将这两个女人弄在一起,对于赵衰来说,都无疑是一件尴尬和难以调和的头疼事,一个人不可能同时拥有两个妻子,何况后来者又是当今君主的千金。让他吃惊和感动的是,叔隗母子一到,赵姬便郑重地向他提出,自己愿意让出正妻的位置,退而以侍妾的身份侍奉叔隗。要知道,这时的叔隗,不管从哪方面讲,都是无法与赵姬争宠夺名分的,国君家的公主、三个儿子的母亲,赵姬有充分的理由占着正妻的位置不让,给叔隗母子一个寄人篱下的冷落待遇。
对赵氏家族来说,赵姬更大更为久远的贡献是,作为后妈,她视赵盾如己出,毅然决然地对夫君赵衰说,请立赵盾为赵氏宗子,由其掌赵氏祖先的祭祀。赵衰闻言,既感动又有些不解,他问赵姬为什么不主张立自己的亲生儿子?这个知书达礼的女人显然并非仅仅出自于善良与慷慨,促使她这样选择的,是她过人的见识。她回答丈夫说,几个孩子里赵盾最机敏能干,又是正妻所生的嫡子,理应由他这个赵家的长子续宗。确立了赵盾为赵氏嗣卿后,赵姬把她亲生的三个儿子叫到面前,亲口叮嘱弟兄仨,必须以庶子(妾生的孩子)的身份,悉心尊奉兄长赵盾,不得有些许不恭!
正是因为赵氏家族迎娶了这样一位贤淑明理颇具非凡见识的媳妇,赵盾也正是因为身边有这样一位开通慈爱的后妈,赵氏一家才过得温馨祥和、其乐融融,赵盾也才有了后来集晋国军政大权于一身、将赵氏一族权势地位推向几与君王比翼的惊人高度。回过头来看历史,没有赵姬这个后妈的宽仁大义与无私帮助,若不是她不计亲疏力主推举赵盾,这个前妻的儿子不可能有那么大的出息,不可能在晋国的舞台上叱咤风云几十年,赵氏家族也绝不可能飞黄腾达至那样辉煌的程度,当然,与此同时也不会遭人妒忌从而招致陷害,上演灭门的悲剧。
赵盾生子赵朔,而剧情里那个“赵氏孤儿”便是赵朔的遗孤。
赵姬实在是一个伟大的女性,难得而少有的见识卓越的女人,一个由尊贵的公主成为出色后妈的人。
她用行动起码教给我们两条做人的道理:一条是将心比心,一条是欲取之先予之。无论对待财富还是对待名利,这两条都适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