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今天你“蹭”了吗?!

标签:
点子正蹭暖族供暖沈阳今天你蹭了吗被供暖被降价被退费 |
分类: 点子正“点”道为止! |
时下,一些“新词汇”不断“踊现”!
“蹭暖族”就是一个!
昨天,我的同事写了一个关注“供暖”的系列稿件,其中一条就是:城市“蹭暖”族挑战供暖收费模式
就连“百度”里有能“百度”到“蹭暖族”的解释:“蹭暖族”依靠楼上楼下“余热”取暖,或者干脆将自家大门一锁,回父母家里“蹭暖”蹭暖族一般为20-40岁白领人群。
其实,这个“蹭暖族”不是我的同事的“首创”。
沈阳日报的一个记者,也是点子正的师弟,此前就写过一个“影响很大”的稿件,将沈阳的“蹭暖族”的群象描述了下来:
“今年,我不用去交采暖费了。我靠楼上楼下的地热来‘蹭暖’!”10月15日,家住浑南万科小区的业主刘光大(化名)说,他家的楼上楼下都安装了地热,他的房子被“夹”在两个暖层间,即使不供暖,室内温度也能达14℃。
记者采访了解到,随着今冬供暖期的临近,像刘光大这样的“蹭暖族”正悄然增多。他们或者依靠楼上楼下“余热”取暖,或者干脆将自家大门一锁,到父母家里“蹭暖”。
邻居安装地热
“现在的沈阳人越来越热衷‘地热’了。”沈阳一家地热工程有限公司的员工张良,正在为铁西北国之春业主祁欣家安装地热管线。他告诉记者:“地热技术源于老东北的土炕,由日本和韩国吸收改良。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东北人特别认这种采暖方式。”
目前,沈阳的地热市场包括碳纤维电热板、碳纤维电热膜、远红外发热地板等多种多样的产品。由于地热供暖节省空间、室内节能20%、寿命较长等原因,被越来越多的沈阳人所接受。“地热减少了常规采暖方式暖气片所占用的空间面积,而且地热采暖符合人体‘脚暖头凉’的特质。”谈到安装地热的初衷,祁欣表示,“地热还有较好的隔音效果。小孩跑动、移动物品时的噪音会影响楼下邻居。”
一项统计显示,自1999年至今,沈阳已有60%的新建楼盘采用地热供暖。因为地热采暖效果好,沈阳的一些新建小区中,甚至出现了户户安装地热的情况。这给“蹭暖一族”提供了条件。
睡觉时间回“窝”
看来,“蹭暖族”还能够“蹭”出亲情。记者采访了解到,不少被“蹭”的老人对此非但不反感,反而觉得因“冷”得福。因为孩子平时工作忙碌,不常回家,能在自己身边过个冬天,老人们自然非常高兴。
“我每天只在家里睡一觉。采不了多少暖。”在总统大厦上班的杨先生,今年也打算停交采暖费,“我每天是早八晚六的工作时间,非常规律。在外面吃完晚饭,回到家里已经是晚上7点多钟了,我只需要在卧室里加一个电暖气足够过冬了。”
记者调查了解到,这些“蹭暖族”大多是20—40岁之间的都市白领,他们由于工作时间长、出差时候多等原因,似乎不需要太多的“热量”。杨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家的采暖费可以买5500多度电,如果他在家时都采用电暖器取暖,用五个月不成问题。
“蹭暖”蹭出市场
记者在太原街附近的苏宁电器商场看到,销售货员正在推销一款燃气壁挂炉。这款壁挂炉可以提供暖气与生活热水双路供应,实现了采暖、热水一体化。购买者孙女士表示:“今冬选择不供暖,我得给家里添置几件小型的取暖家用电器。”
记者发现,随着冬季供暖的临近,沈阳市场上出现了煤油炉、卤素管取暖器、家用电采暖炉等多种采暖产品。尤其是规格小、能耗低的电采暖器更受欢迎。苏宁电器的一位负责人说,“今年家用采暖设备销售异常火爆。难能可贵的是,沈城消费者也趋向理性购买。他们不再单纯追求品牌,而是把环保与节能的要求放到了首位。”
就像“蹭暖族”刘光大说的:“我晚上在书房、卧室里放个电暖气就挺暖和。不仅低价,而且还节能呢。” 本报主任记者
(供暖的冷与热,到底谁说了算?!我们如何才能不“被供暖”?!)
再转来我的同事写的文章:
城市“蹭暖”族挑战供暖收费模式
新华社沈阳11月11日电(记者王炳坤)眼下北方地区陆续进入寒冬,不少城市家庭为了节省,主动申请停止供暖,改为“蹭暖”过冬。记者近日在辽宁各地采访了解到,类似群体有扩大之势,给供暖企业乃至正常采暖户带来不小麻烦。
针对“蹭暖族”这一现象,点子正与我的同事和师弟商榷如下:
大道理不讲!
供暖既然是市场经济,我就有选择的“权利”,至于,我是否“蹭暖”,那不关我的事情!
问题的关键是:很少有人去主观上“主动蹭暖”!
我们在关注“蹭暖族”的前提是:为什么会“蹭暖”,前提是因为:供不供暖“差不多”,都是“冷若冰窟”,既然如此,何不“停掉”!
这是我们普通人的“权利”!
我们在关注“蹭暖族”的时候,更应从“关注民生”的角度,而不是从“政府工作”角度,或者替“供热公司”鸣不平的角度出发,更不应象那些“站着说话不腰痛”的专家们建议的那样:收取基本费!
如果你供热效果好,几人爱蹭暖?!
如果你的供热价格,能真正随着市场煤价的降低而降低,几个爱蹭暖?!
(听证会还是“听涨会”?!“被供暖”让我们的腰包变得更冷!)
点子正认为,《沈阳日报》的报道是从“民生角度”出发,为大家提了一个“新思路”,既然不热,索性停掉算了,索性“蹭暖”又何妨?!
我的同事新华社的报道则是从“工作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对供热模式的影响!有点过于“冰冷”和“生硬”!
(沈阳中宇的“霸王热”还得“霸道”到何时?!)
为什么我们不去关注:那些热得烫手的“供热投诉电话”?!
为什么我们不去关注:本应随着市场调整的采暖费?!
为什么我们不去关注:“哗众取宠”的“不达标退费”?!
为什么我们不去关注:“入室测量”能否行得通?!
为什么我们不去关注:悲惨的“被供暖”现象?!
关注供暖!关注民生!
不管怎么样,如果有可能,我是一定会去“蹭暖”的!
不管怎么样,如果有机会,我是一定要去“蹭暖”的!!
这是我的权利!
供暖:今天你蹭了吗?!
金融危机,谁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请大家一起来“蹭暖”吧!
(点子正)
附:点子正关注供暖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