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防甲流口罩何以“流行”?!药监查封防甲流口罩厂家

(2009-11-11 12:38:09)
标签:

点子正

关注流感

一个老记

防甲流口罩

药监局查封

何以流行

分类: 一个老记关注流感的日子!

   独家┃重磅连载:一个老记关注“流感”的日子

 

   连载115:防甲流口罩何以“流行”?!

              --药监局查封防甲流口罩生产厂家的反思!

 

 

http://www.mingdakeji.com/UploadFiles/200910101150.jpg

 

   今天中午,一上网,就看到了这则令人震奋又令人愤慨的消息!

   在独家┃重磅连载:一个老记关注“流感”的日子,一个老记点子正一直关注着甲流疫情的变化。因为不是专业的防控人员,只能以一个传媒人的良知关注着!

   但是,作为一个传媒业内人士,以一个传媒人的良知,对甲流疫情中的“假新闻”,持续地“揭露”着!

   “防甲流口罩”的“出笼”到“覆灭”,点子正一直关注着!

    先请大家看看,今天药监局的“查封新闻”:

药监局:抗甲流口罩生产厂家已被查封

    2009年11月11日11:40  中国网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定于2009年11月11日(星期三)上午10时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闻发言人颜江瑛介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为维护公众身体健康,严厉打击非药品冒充药品违法行为的相关工作情况。

  关于网上报道抗甲型H1N1流感抗病毒口罩的调查情况

  近日,网上广泛转载由天津市明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研制的一种可有效抑制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抗病毒口罩日前研发成功并面世。对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高度重视,立即联系天津市和河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了解情况,并责成该公司的生产基地所在地廊坊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赴现场进行调查。

  据调查,天津市明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为永清县大辛阁明大针织厂,位于河北省永清县大辛阁乡赵各庄村,是一家主要从事纺织品加工销售的个体企业,取得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所生产的口罩产品据其负责人称已由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流感中心等单位检测,称为“防流感杀菌美容口罩”,产品包装上标注“预防流感等传染性疾病、美容的作用,阻隔病毒细菌对人体的感染”,并在天津市明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网站上发布了相关信息。经查,天津明大公司和永清明大针织厂均未取得《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该口罩产品也未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现场核查发现截至11月9日,该厂共生产防流感杀菌美容口罩8012只,销售了5000只,每只售价9.5元;现场在其车间发现防流感杀菌美容口罩3012只、半成品2652只、原材料(口罩布)6500只、包装袋1000个,以及生产设备若干,均予以查封。

  北京电视台记者:有没有夸大和诱导公众的意味在里面

  颜江瑛:我认为这不仅仅是夸大和诱导,本身它就不是医用防护性口罩。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查处他的原因。

 

  在11月8日,“防甲流口罩新闻”下午十七时刚刚发布的时候,一个老记点子正以一个“老记”的敏感,“预测”到这将是第二天引起大家关注的新闻!

  立即于11月8日晚七时,写下:防甲流口罩“值”多少钱?!

  甲流当前,已经有网友戏言“乳罩可以不带,口罩一定要带”!可见,“口罩”在流感当前的“重要”!

 

  今天,当药监局查处后,我们不妨再转来这则“口罩新闻”分析一下:

  我国研制成可有效抑制甲型流感病毒口罩

  新华网北京11月8日电 (记者李江涛) 一种可有效抑制流感病毒的抗病毒口罩日前研发成功并面世,经过国家流感中心检测,这种专用口罩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抑制率达92%。

  这种抗病毒防流感的新型口罩,由天津市明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科技人员运用分子链接抗微生物技术和远红外技术研制而成。据介绍,分子链接抗微生物技术就是在部分基体树脂的分子链上组装经过优选的抗微生物功能团,使这部分树脂自身就成为抗微生物的组成部分,而不是从外部混进其他抗菌剂。例如经过分子链接抗微生物技术处理的聚丙烯、聚乙烯、尼龙,其基体树脂自身就是抗微生物的树脂。与以欧美为代表的、采用有机抗菌或杀菌剂直接混入高分子基体的第一代抗菌方法,以及以日本为代表的、采用无机超细或“纳米”富集银离子粉体混入高分子基体的第二代抗菌方法相比,分子链接抗微生物技术优势表现在其属于非溶出性技术,即该技术不依靠抗菌物质渗出到介质中去杀灭微生物,而是依靠材料表面的有效功能团去抑制或杀灭微生物。因此既可以避免抗菌剂被人体摄入,提供了安全性,又可使材料长期保持高速与高效,不被衰减。

  经天津市卫生防病中心鉴定,这种口罩“可促进呼吸系统的微循环,增加吸入氧气含量,提高呼吸道免疫功能,具有良好的杀菌作用,还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改善面部皮肤,适用于流感等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皮肤的保养”,“该产品正常使用对人体健康无害”。

  此前,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抗菌材料检测中心对这种口罩针织材料所做的检测报告说,该材料可杀死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尤其是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的杀灭率高达99%以上。

  据介绍,这种口罩具有长效抗病毒、杀病菌作用,水洗也不失效。

  

  平心而论,这则“口罩新闻”是相当“唬人”的!分子链接抗微生物技术和远红外技术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虽然,这则“口罩新闻”随后详细地对这二项技术的“特点”,做了详细的解释,但还是让人云山雾罩。

  但是,有几点你不得不信。请看这几项鉴定的单位:经过国家流感中心检测,这种专用口罩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抑制率达92%。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抗菌材料检测中心对这种口罩针织材料所做的检测报告说,该材料可杀死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尤其是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的杀灭率高达99%以上。特别是经天津市卫生防病中心鉴定,还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改善面部皮肤,适用于流感等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皮肤的保养。这段话,后来被一些传媒“引用”的时候,“理解为”美容作用,也就是“防甲流口罩还美容”的由头!

  11月9日下午,卫生部网站就发布消息,对“防甲流口罩提出官方的否定意见”,制止了谬误的传播。

  11月10日中午,点子正写下甲流口罩“假”新闻--给新闻带上“口罩”!,在列举了在整个关注流感疫情中,点子正对“假新闻”的揭露。

  点子正是学传媒的!专门去新华社的多媒体数据库检索了一下,新华社播发的这则“口罩新闻”是通过“通稿途径”以(医卫)发布的!

  通常这样的“技术创新类新闻”,新华社通常应该发“信息”类的稿件的!

  11月8日的“口罩新闻”,却是在甲流严重的时候,新华社以“通稿”形式发布的!显然,这个“发布方式”是“欠妥”的!

 

  这则“口罩新闻”发布后,点子正在电视上看到,有记者纷纷打电话查证,可是怎么打了一天也打不进去!后来,终于打通后,才知道都是全国各地的商家要“进货”的消息!

  这就是“口罩新闻”的严重“后果”。

  试想,防甲流口罩的成功,我们先假设这是“真实”的、“有效”的,那么,原来我们的口罩是不是就失去了防甲流的作用?!这也正是我们卫生部门更担心的呢?!

  本来,公众就对甲流的第二波的到来,正在心存疑惑,这个时候发布“口罩新闻”,其“付面作用”无疑让公众的“口罩危机”再度“雪上加霜”!

  我们再“假设”这是一则“炒作新闻”!那么,这家天津的“明大公司”,其公德心廉耻之心毫无,发“国难之财”,国家不幸商家幸,应该人人诛之!

  我们再“假设”这是一则“广告新闻”!那么,众多“发布新闻”的新闻单位,其新闻职业的操守职业的道德,被“金钱”蒙了职业良心,国家不幸诗家幸,应该人人思之!!

  当然,请注意,点子正用的是“假设”!

  

  其实,这样的“炒作新闻”,不仅仅在“口罩新闻”上!在独家┃重磅连载:一个老记关注“流感”的日子中,点子正以一个老记的“职业敏感”,已经陆续“揭穿”了几起“甲流假新闻”!

   在《湖北日报》在甲流暴发初期,报道“成功研制疫苗”的消息时,就第一时间提出:关注A型流感--要科学莫"忽悠"!要真实莫"炒作"!发出面对猪流感,请“科学”地对待科学!科研界,要“科学”,莫“忽悠”!传媒界,要“真实”,莫“炒作”!

   在韩国媒体称“泡菜治甲流”的新闻时,针对“泡菜新闻”,点子正写下:雷人!韩国“泡菜”治流感太“泡人”!。提出:泡人是东北话,有句歇后语:“照相馆里的药水----你泡人呵!”“泡人”意即用一些糊弄人的手法或技巧,来戏弄人们的“伎俩”。说得更网络点,就是网络流行语“雷人”的东北话版,外加了些“小沈阳戏弄”的作料!小沈阳可以开玩笑,可以“耍大刀”(这也是“泡人”的东北话武术版),但是作为科学家绝不能,特别是当前流感疫情流行的时候。

 

 在《兰州晨报》报道:《中科院研究发现金丝桃素络合物可有效防治甲流》时,点子正以一个老记的职业敏感,通过检索,揭穿了这则“防甲流骗局”!

 药品广告还是科研成果?!对中科院最新流感科研的质疑

提出:相对于《兰州晨报》的报道,人民网转自中科院的这则消息,“貌似”更专业。这则“科研药品广告”,为何会出台?我们的这位专家和博士生,和这家药厂有何关系?!为何会置事实于不顾,居然如此违背良心,“大加炒作”,一颗被金钱笼罩的科研之心,如何还能科学?!

  针对“中科院”貌似“科研杨果”实则“药品广告”的令人愤慨的事件,点子正,再次发次呼吁:世界上怕就怕认真!科学界来不得虚伪!!传媒界要不得浮躁!!!

 

此前,有日本媒体报道称研究成功“防甲流的西装”,后来证明是“商家的炒作”!  中国在甲流疫情在全球来临的时候,由于防控措施得当,受到世卫组织的赞扬!中国的防控经验,也在全世界各个国家进行了介绍!

中国的这则“口罩新闻”,相信在全世界也引起“强烈反响”!

通过卫生部的“更正性说明”,难证了这是一则“甲流假新闻”!

由此,点子正发出呼吁:甲流当前,防甲流更要防“假新闻”!

           甲流当前,请给新闻也带上“口罩”!!

 

今天,随着国家药监局对“防甲流口罩企业”的查处,让我们知道了一些“新闻”:

一是,该企业没有生产许可;二是这种防甲流还美容的口罩售价九元五。

但是,相信还有网友和点子正一样,还会心生很多疑问:

“防甲流口罩新闻”何以“流行”?!

一、相关新闻单位,特别是新华社的报道是怎么“出笼”的?!

记者是参加的明大企业的新闻发布会?!还是由相关防控部门介绍的?!

生产企业是天津的,为何会在“北京”发稿?!

昨天,点子正已经分析了,即使这样的“新闻”是真的,也应该以“信息”的形式发布,而不应以“通稿”的形式发布!

二、新华社报道这则“口罩新闻”的记者,据点子正所知,是一位非常出色的非常敬业的记者!点子正相信,这则“口罩新闻”中的资料都是真实的,也是有根据的!

相信他也是出于关注甲流疫情的角度,从一个“技术创新”的角度出发来报道的!

那么,那么多的检测单位的“报告”又是如何“出笼”的呢?!

一是国家流感中心;二是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抗菌材料检测中心;天津市卫生防病中心鉴定。

上面三家检测单位,如果说天津的还有点“地域性特点”的话,国家流感中心和中科院的检测中心的“报告”是如何“检测”的呢?!

这其中有何猫猫?!

做为一个普通网友,我关注着!

 

上面三家“检测单位”,都具有相当的权威性,而且不是“普通”的技术部门,而是“公共卫生领域”的技术检测权威!

上述三家的检测人,请注意“公共卫生”的定义!

你们的检测报告是为“公共卫生”服务的!

你们的检测报告不是为黑心企业服务的!

你们的检测报告不是为了金钱服务的!

 

天津明大公司,充其量只是一个“个体户”,有何能量让三家权威部门“检测”出“防甲流还美容”的报道呢?!

有钱能使鬼推磨!

有权能使磨推鬼!!

 

在“甲流口罩假新闻”的真相“揭露”后,小鬼--天津明大公司抓住了!那么,小鬼“缠身”的、让小鬼变神的“助鬼成仙”的大鬼和老鬼们,我们是否也应该抓一抓呢?!

 

期待着更多“小鬼”的现形!

 

                        (点子正)

附:点子正关注甲流相关文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