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病例”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2009-05-29 22:54:11)
标签:
点子正关注流感一个老记二代病例首次出现说明什么杂谈 |
分类: 一个老记关注流感的日子! |
(连载35) “二代病例”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一个老记关注流感的日子
今天的端午小长假,过得并不平静。
今天一天,广州确诊三例,上海确诊二例,一天之内确诊五例。这应该目前为止,一天之内“确诊病例”最多的一天。
在我们知道“流感”有一些“温和”的时候,这样的一个“消息”,无疑应该让我们会更加清醒。特别是广东出现中国内地首例二代流感病例的消息,更是让我们“震惊”。
一个老记,上午刚刚引用了曾光院士的“语录”:二代病例的出现是“时间”的问题,下午就出了国内首例二代病例。这例确诊病例,无疑是给大家再次拉响“警报”!
■名词解释·二代病例
二代病例是指在一个家庭内、病房、集体宿舍、托儿所、幼儿园班组中第一个传染病例发生后,在该病最短与最长潜伏期之间出现的病例,有时也称为续发病例。
我们经常引用“富二代”,现在我们又知道了一个新词:“二代病例”。
我们再来看看,曾光院士今天凌晨是如何告诉我们的: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昨日介绍,随着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增多,我国近期出现二代病例的风险日益增大,对此我国也已做好准备,公众不必惊慌。
曾光说,我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由于早期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至今尚未发现本土病例的传播,这已经有效地推迟了本土病例的传播。
“但是推迟不等于不出现,甚至近期就可能出现本土传播,只是时间难于确定。”曾光表示。
我们再次从今天的“通报”说起:
广东省报告的第3例输入性确诊病例,男,28岁,美籍华人,在美国纽约某医院工作。患者于2009年5月23日12时30分从美国纽约乘坐OZ221航班至韩国仁川,24日7时50分转OZ369航班至广州,乘坐机场大巴到居住地。24日晚出现咽痛,25日下午出现低热,26日出现咳嗽、咳痰、鼻塞、流涕、肌肉酸痛、腹泻等症状。27日上午症状加重,遂先后到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和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就诊。
确诊病例曾与女友于5月25日、26日在第二例患者工作的影楼拍摄婚纱照,并同车外出拍照。第二例患者于5月27日早上起自觉咽痛、头痛、发热。28日,在家休息,自测体温37℃。28日上午10时,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其进行检查后,用救护车送到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救治。经广州市、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别检测,结果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
“结婚”是大喜的事,拍婚纱照也是人生最美好的记忆。
不知广州确诊的这位病例的真实情况如何,其5月23日从疫区回国,按“道理”应该是“居家观察七天”,这个“居家观察”是自觉的。但是,从通报上看出,这位病例本应该采取的医学措施--“居家观察”,并没有真正执行。
在5月25日、26日,出现“低热”等流感症状的时候,自己还没有“警觉”,还是按计划和女友去拍婚纱照。陪同二位“幸福新人”的“女,24岁,中国籍,广州某影楼化妆师”,非常“不幸”地成为中国内地首例二代流感病例。
在北京的确诊病例“坐地铁”逛北京的时候,一个老记曾难抑气愤,写下《居家观察更是‘道德观察’》,对于本应采取“居家观察”的广州今天的这位确诊病例,却没“居家”,在出现“流感症状”的时候,依然“我行我素”,在这样的一个“特殊时刻”,其“不顾个人安危”,为了“爱情”的“勇气”,难以让人“称道”。相反,却会为其“大意”为其“我行我素”而真的有些“气愤”!
人口众多的中国,今天才出现“首例二代病例”,这与中国加大防控力度分不开的。试想,如果不是象美国所指责的那样“防控过度”,今天的二例病例早就会出现。今天的二代病例的出现时间“稍晚”,我们应该为我们做出的“努力”,防控战线的“战士”们作出的“辛苦工作”,发自内心的“称道”!
与此同时,那些“某某”从疫区归国人员,那些本应“居家观察”的人员,在我们的相关部门,采用了人道主义的“劝说”,人性化的“告诫”后,依然“我行我素”,实在是置个人与大家的“安危”于不管不顾了。
今天的二代病例的出现,某种程度上来讲,或许是个“好事”,给那些还在心存侥幸的“疫区归国人员”,“敲响了警钟”,流感面前莫大意!
与此同时,今天上海确诊了二例。其中的一例是:为女性,中国籍,33岁,CA178航班经济舱乘务长,于5月23日随CA178航班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因其服务的航班中发现一发热病人(已确诊为上海首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病例)而在沪接受集中医学观察。
患者于5月23日自墨尔本随CA178航班抵达上海浦东机场,入境检疫测体温正常,因系为该航班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机组服务人员被送集中医学观察点进行医学观察。患者自述5月16日随机组飞抵澳大利亚墨尔本,停留6天,5月23日回上海飞机途中未戴口罩,曾为确诊病例提供服务。接受医学观察期间,除医学观察点医务人员与其有接触外,无其他密切接触者。
从通报上,我们还不能判断,其是在国外感染,还是在飞机上“感染”。如果在国外感染,那就是这位“空姐”的个人过于“不小心”,为何偏偏她会被“感染”;如果是在飞机上感染,那她也应该属于“二代病例”,但是为何曾为确诊病例提供服务的时候,“5月23日回上海飞机途中未戴口罩”,这样的“必备防护措施”为何没有“采取”,是航空公司还没有“命令”采取?还是自己“有令未备”?!其实这样的与流感做斗争的“勇气”是“愚蠢”的!
好在上海的第二例是在“医学观察”期间发现的,“无其他密切接触者”。从今天确诊的5例病例的“感染过程”,我想,我们应该知道,也应该会理解,我们采取“医学隔离”、“医学观察”和“居家观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我们也会看到,还有多少本应“居家观察”的人员,还在“心存侥幸”,还在继续“不小心”,还在继续“大意”着。
一旦我国出现甲型H1N1流感的二代病例,市民该如何应对?对此,曾光院士表示,出现二代病例后主要应由公共卫生工作者从事专业应对。公众则要注意疫情信息,不必过度担心,但要做好自己的防护工作。“5岁以下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孕妇等自身抵抗力低的人更要多加防护。”
具体防护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避免与看起来身体不适和有发烧和咳嗽症状的人密切接触;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经常和彻底地用肥皂和水清洗双手;咳嗽和打喷嚏时用手或纸巾掩住口鼻,用过的纸巾要立即丢进垃圾桶;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包括睡眠充足、营养膳食和坚持锻炼。
为国,为家;为人,为己。
请做好居家观察。
居家观察更是道德观察,更是人性观察。
“二代病例”的出现,再次给我们拉响了防治流感的“警报”,再次向那些“麻痹大意”的人们,敲响了“警钟”。
警钟长鸣!警惕流感!
防治流感!人人有责!
(点子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