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片天空

标签:
山东名人历史天空白云雕塑美术馆 |
分类: 散文 |
同一片天空
据传说,清乾隆年间,山东东平籍进士刘公瓘自幼家庭贫寒,他发奋读书,成为大学问家,年轻时曾在东平湖畔率众讲学,后来到南方做官。刚到南方时,当地的学子瞧不起这个其貌不扬的山东人,便出一上联让他对下联想难为他,上联为:“江南多山多水多才子”,让刘公瓘对下联,他稍一思索后,出口对出:“山东一山一水一圣人”,此联在江南引起了轰动,学子们从此不敢轻看刘公瓘了。
圣人自然指的是孔子。那么山东还有多少名人呢?民间有“36天罡、72地煞”之说,从上古时候的蚩尤、射日的后羿,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轲;再从齐高帝萧道成,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牺牲的最高将领、抗日英雄张自忠,而其中的墨子、孟子、孙武、孙膑、诸葛亮、王羲之、辛弃疾、李清照、孔融等等,甚至与现在的青岛地区有关系的田横、郑玄、高凤翰、蒲松龄、康有为等等,通过历史故事与教科书,人们几乎耳熟能详。而现当代的名人就更熟悉了,如季羡林是山东临清人,丁肇中是山东日照人,臧克家是山东诸城人,李敖是山东潍县人……齐鲁大地,名人辈出。
近日,程基主编向我们推荐了一个令人神往的去处——“青岛1919创意产业园当代美术馆”正在展出的“齐鲁颂•山东百位历史文化名人雕塑展”。
那个地点应该是熟悉的,很早以前是大英烟草公司的地盘儿,后来是青岛卷烟厂的车间,以前每当从那儿路过,总有一股刺鼻的烟草味儿。而今烟草业正兴未艾,不知何以有了如此空旷的厂房可以用来搞文化创意园。高高的厂房被涂成了橘红色,尤其雨后显得特别悦目,使人一下融入了艺术的氛围。也许已有了思想准备,再加看得多了,开初并没有多大的冲击,看着看着便被这个展览的创意所折服。这是一个很好的传统文化教育范式,那些书本上的人物突然立体的,栩栩如生地立在你的面前,令你的在确认中陷入对历史风云的思索,甚至你在感受相距四千多年的祖先们,如何以博大的精神拓展文化的境界。
在同一片天空下,在茫茫的齐鲁大地上,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这百多位历史名人用生命与才艺为灿烂的中华文明织就了密集的光华,面对他们的灵魂,我们不仅仅是虔敬与传承,更是一种精神力量的所在。特别与现在的青岛这个地区相关的几位,他们的文化精神对这块大地的滋养,尤其值得认真体味。田横五百士的精神至今鼓舞着人们;东汉年间的郑玄在不其城(今城阳)建康成书院,聚众讲授儒学,弟子常常过千;扬州八怪之一的高凤翰,一生漂泊,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曾在崂山写作的中国短篇小说巨匠蒲松龄,是今天作家写作的楷模……
雕塑艺术自有其艺术规律,由省内外50多位雕塑家所创作的这些艺术作品,以其独特的魅力感染着参观者。其中的诸葛亮以中空的造型,突出其虚怀若谷;黄巢以其“我花开时百花杀”的傲然气概,让你似乎触摸到了晚唐时的风霜;而高凤翰的残臂,把文人的傲骨与寒怆勾勒了出来,看后令人感慨……艺术家们在创作这些作品的时候,不仅潜心研究了这些历史人物,更倾注了大的精力捕捉到了人物的精神境界,令观众简捷地直达人物精神深处。形似不若神似的道理大概就在这里。不要怕观众看不懂,来参观者谁也没见过这些先人,像不像没人知道,人们所依据的是记载历史的文字与传说所传达出来的精神。
还值得一提的是,在进展厅前所见到的令人崇敬的作家刘知侠的雕像,他亲切和蔼地在一旁,似乎仍在和老朋友聊天。知侠老师来青岛定居后,我多次去接他参加会议,他的书房里由于书太多,空间不是太大,每次去他总是要让我坐下,抽一支烟,聊几句再走。转眼又过去20年了,前几天搞他去世20年的纪念活动时,不巧我正去河北参加笔会。而在这里见到他的雕像时,我疾步上前,像要与他再打个招呼一样,他的神态依然那么可亲可敬。他敦厚的身躯中,似乎依然有千军万马在奔腾,有无数的文字在涌动,微笑的神采里,是否还含着胸有成竹的构思?
那天是下过一点小雨的,地面有些湿漉漉的。“1919创意产业园当代美术馆”的二楼三楼已经住进了一些艺术家,在陶振生的摄影室里坐了一会儿,感受到了那里浓郁的艺术创作气氛。再往外走的时候,觉得其实那些车间的结构与保留的管道、空中走廊,也是很有意思的工业雕塑,只不过它的含义在如何理解现代工业发展的轨迹,与其中的人文精神,而已。
一座城市的文化,不仅仅是楔入一些文化元素性的标志,更在于那种深层的文化底蕴,它会与城市精神相契合,甚或是进一步塑造提升城市精神。市北区在这方面应该是慧眼识珠的,在创建了大批特色街之后,又有了红酒博物馆、创意产业园的美术馆,显然是着意将这座城市的文化含量提升起来,让历史的光彩在这里回旋,让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得到文化的充实,让这里的天空更高远博大。
那个下午的阳光很好,雨后的大朵白云在向南飘动。大家出来后,站在展厅门口,感到意犹未尽,迟迟舍不得离去。旁边是孙武的塑像,他伸出手臂,像依然在招唤吴国的兵士,向南向南……我们与前人是否在共用同一片天空?
刘知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