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鸣沙流年的敦煌莫高窟”,继续向西行进,1200多公里的“河西走廊”也即将结束,周围的一切也在改变。在一望无际的戈壁沙漠上,随着炽热的阳光而急速升高的气温下,时常会形成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当然,大多情况下只是因为自己疲惫之极的幻觉。

【蓝天、大漠、劲风,还有这厚重的遗迹,构成了一幅辽阔壮美的神奇画面。玄奘西行天竺,就是独自一人骑着一匹瘦马从这里走出玉门关的,那热风如火,寒风如刀的茫茫沙漠几乎使他九死一生。大约公元前121年-107年间,汉武帝下令修建了“两关”,即:阳关、玉门关。】
计划行走“丝路花雨”行程之前,功课还是备了一些。但随着渐行渐远的脚步,用心灵去触摸着历史的脉搏,那些被时空与风雨磨砺出的城墙、城关,它们无一不在倾诉着西域古道的千年沉淀,无一不在描摹着塞外戈壁的血脉风骨。因其沉淀的厚重,你无论学识多么渊博的学者,也只可能自感知识的贫乏。个体的渺小,时间和空间在此高度浓缩,如此继续前行,以至于行者可能会迷失了自己。但是,如果这能使行者对古代文明的认识和理解略微深入一点,都将是一种莫大的收获。

【当初,还没计划行走河西走廊时,说起玉门关,耳畔会马上想到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诗,这就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那悲壮苍凉的情绪释放,引发我等对这座古老关塞的向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