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丝路古道上,有一段平坦而又富饶的路段(1200多公里),因为在黄河上游以西,因此叫“河西走廊”。走廊,便是一条人们行走的通道,是大家过往的去处。一个“走”字,它给人以动感,也使这里的一切都十分的“活”了起来。千百年来,正是在各国使团、学者和僧侣的相互走动中,在各色人种、商贾的往来穿梭中,让“河西走廊”充满生机与活力。

【因山石赭红似胭脂而得名。绵延祁连山和龙首山间,是山丹河与石羊河的分水岭。天然林区,水草丰美,宜于畜牧。冰雪融化,清流缓缓而下,汇集成渠。山下绿草如茵的的马营草场滩,是久负盛名的牧场,即山丹军马场。】
“焉支山”,远远看去,好像是那么粗犷,甚至残酷,那是源自它们独有的气质和浓郁的草原情结;当你走近它时,其本质绝对是温情浪漫的。汉代的烽燧在唤醒着你的记忆,这里曾经所发生的一切。当年,霍去病出临洮越焉支山而大破匈奴。匈奴失此山后曾在一首悲怆的民谣里唱道:“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匈奴称夫人为“阏支”,借音寓意,在这里可知此山之见重于匈奴。另外,匈奴族又无文字记载传承,此一歌谣,世代口头流传,所以,它是我国文字史中的珍品奇葩。

【这里无际的流沙和戈壁砾石,随同岁月的流逝而被无情逼近着,又有谁知道,这曾经的、今天的丰美草原,明天将会慢慢黯然失色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