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前不久有某媒体报道:中国发现上世纪90年代末被盗掘的吉林省集安市高句丽古墓壁画流入韩国,向韩国政府提出了返还该文物的要求。韩国网民对于中国的正当要求表现出了过激反应,网民甚至称,“高句丽文化怎么会成为中国文化呢”?﹑“中国要壁画,我们就要高句丽以前的土地”。

【流畅的线条,对比的色彩,夸张的形象,
神秘的气氛,体现出高句丽画师的技艺更加纯熟,笔法更加洗练和生动。】
“高句(gōu)丽(lí)”(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由于高句丽的特殊地理位置,而且国土横跨今日的中国及韩国﹑朝鲜,都声称高句丽是自己本国的原始民族。它地处于鸭绿江流域的吉林省集安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两千年前,我国东北古代边疆少数民族地方政权高句丽在这里建都后,留下近万座古墓群,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世界文化遗产。

【在谈及中国古代壁画艺术时,如果说,“西北有敦煌
, 东北有集安”, 这样评价并不过分。】
集安古墓壁画完成于公元 3 年至公元 427 年 。 由于高句丽迁都平壤、战乱和封禁 ,
长达1500多年一直埋没在乱石荒草之中 , 直到 1949 年全国解放之后 ,我国考古工作者才对集安壁画认真清理和保护。古墓壁画 ,
不仅内容丰富 , 色彩鲜艳 , 技巧高超 , 同时自成体系 , 有一个从早期、中期到晚期的发展过程 ,
充分显示出它的艺术价值。除壁画数量上不如敦煌之外 , 在绘画内容、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 , 绘画技巧和绘画材料上,
都不在敦煌之下。

【文化遗产是世界的,大家都应该有义务地去传承和保护它,也希望这些壁画能尽早地在高句丽遗址中再次出现!】
由此而想,一个文化物品之所以具有传统的含量,恰恰是因为它生长在相对原生态的氛围里,一个“文化”物件之所以具有历史意义,恰恰是在一个具有清晰历史脉络的环境孕育中,其源流和物质才能得到认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