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间雕工艺人(高应美)带着两个徒弟,经过两年半的时间,完成了这堂保留至今的旷世绝作一—槅子门雕(椿树料)。木雕槅子门有六扇(称一堂),总共雕刻有“春秋”、“战国”、《三国演义》、《封神演义》、《水浒传》等传统题材画面以及古代神话传说。如此众多的故事和人物情节却反映在高
3米,宽0。6米六扇极其有限的空间中,并且采取了五层镂空的技艺手法,使整个画面密而不乱,繁而有序,缜密中透出空灵,实乃叹为观止,拍案叫绝!

【三圣宫】
殿堂的门被依次打开,映入眼帘的木雕画面:珠光宝气、异彩纷呈,但如要拍摄的话,需另付50元。看到一件如此完美的艺术珍品,如果只是在极短的时间内来欣赏一番,恐怕不是笔者的真实想法,在县文管所里保存的这幅木雕艺术图片,已让笔者赞叹不已。‘银两’的多少在这一瞬间,似乎已无关紧要。但现场的情形却让笔者明白,想得到一张完整心仪的图片,可能是奢望了。木雕作品与大门的距离不足一米,因为所带的广角镜头已无法去完整地复制它,除非有超广角镜头或几张单片后期合成(不知县文管所的那张彩色图片是如何再现的?)

【小新村八十二岁的李家云老人(管理员)】
既然拍不成理想的图片,也只好退而求次,稍远一点应付一张吧。但已82岁的李家云老人家(管理员)对工作极其认真和负责,无论如何与其做工作,或在哪个位置拍摄,只要其背景是木雕,都要交费。没办法,唯有仔细地再看两下,一饱眼福。老人家自始至终地紧随左右,似乎不敢有半点散失,这也许就是众乡亲赋予管理员的厚望所在。正要留有遗憾地离去时,回头看到老人家的上衣有些灰尘,也扣错了位置,就上前去帮其整理一番。老人家紧绷的脸上此时已松弛了许多,进而借此提出与其合影留念,老人家也半推半就地默许了。当时与其合影,主要还是想沾一点老人家的‘寿福’而已,并没想得太多,以至于后来慌忙之中竟把木雕作为其背景(不好意思,似有‘弄拙成巧’之嫌)。朋友们现在所看到的一幕,就是笔者在无意的情形下,当然也是不懈努力的结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