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记】-冰清玉洁的梅里雪山2008/11/16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且听风吟 |
一次瞬间过程,竟改变了其后对生活的一些重新认识与感悟。那是多年前,荧屏上的偶然一瞥:风雪之中的梅里雪山,几个虔诚的藏传佛教的信徒,沿着崎岖不平的山路,每走一步便全身伏地,以磕长头的形式,向前行进着,嘴里也在不停地祈祷和祝福着……。
疑惑、震撼,在强烈地刺激着我,去雪域高原、去神山圣湖、去探寻:是何种力量与信仰支撑着他们无所畏惧地走下去?就是这短暂的瞬间,以至后来的几年中,通过不同的交通工具、几条不同的进藏路线,让我欲罢不能……。
“离蓝天最近,离世界最远的天堂”。雪域高原上有许多神山圣湖,人们相信那些山、那些湖与藏传佛教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且神山上、圣湖中住着掌管自然中的一切“念”神,她们是财富和万物的主宰。许多藏民在他们的一生中都有几次朝拜神山、圣湖的经历。这些地方气候严寒、路途遥远且非常艰险。翻越高耸入云的雪山,涉过奔腾咆哮的江河,从千里之外,以极大的毅力和无比的虔诚来到这里祈愿。
梅里雪山,地处横断山脉中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的腹地。她为藏传佛教的朝觐圣地,位列藏区八大神山之首,其主峰卡瓦格博海拔 6740米。
2002.9月初,背着沉重的行囊,作好了应付一切困难的准备,只身一路征尘,搭车前往心仪已久的梅里雪山。听去过的人说:能看到“雪山之神”(卡瓦格博的藏语意),其一定是有着无比的推崇和敬畏之心的,再加上神灵的眷顾和护佑,此生一定会幸福与吉祥的。尽管有多日的阴雨天气,一直在伴随着我的行程,心情竟没有受到一丝的影响。中午时分,车子转过一个垭口,到达飞来寺,该处是观赏梅里雪山的最佳位置。奇迹突然出现了,刚才还是人来车往的喧嚣场景,顷刻之间就一片寂静,这一刻,似乎连风也停止了脚步。此时的人们几乎都在双手合十,对着神山的方向祈祷着。还有的俯卧在地上喃喃作语,久久不肯起来。我也被这里所发生的一切惊呆了。强烈的逆光下,远处的13座高山,雪峰峻峭、莽莽苍苍、真真切切地一字排开,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无论是缅茨姆,还是卡瓦格博,都有一种夺人心魄的壮美。她是绝色之美、雄浑之美。她几乎穷尽人们关于山的美好想象,而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
美丽的景色,在短时间内完成而后又迅即消失,一切又都恢复了原样。背包都忘了卸下,相机更是没有来得及取出,心绪也被这稍纵即逝的瞬间所凝固。想来以后的几天里还会幸运地随心所愿的。
转山的两天里,天气依然是时阴时晴,这与地处横断山脉复杂的地质构造和高海拔等因素有关。道路崎岖,有时会从几千米的山巅上,下降到百米左右的山谷中,一片云飘过来,可能就是一场雨、一阵冰雹、瞬息万变、气象万千。作为旅者,我是第一次转山,在之后的数年里,在藏区遇到神山圣湖,一定会安排时间去转的,就如同虔诚的佛教徒一样,笃信地认为:每一次转山,可洗尽终身罪孽,在轮回中可免地狱之苦,可成佛升天……。听当地村民说:“神瀑的水是很神奇灵验的,能得到她的洗涤,会洗刷掉你的一切烦恼和忧愁”。她是从几千米的雪山之巅上,经陡峭的岩壁融化而来。她的流量和宽度都不能与其它著名的瀑布相比,但她在藏民心中的位置是神圣的。站在光滑如镜的岩石上,她仿佛是飘在空中的细线,随着阵风若隐若现地轻浮在旅者的身上、侵染于心里,直到衣服被完全打湿。此时,嗅着空气中弥漫着的“神水”气味,整个身心也早已与这蓝天白云、雪山峡谷还有飞瀑,一起去神弛、冥想……。
登山者在我的心目中,一直都是崇高和伟大的。雨崩村不远的地方就是中日登山队的罹难纪念碑,采一朵鲜花,献给勇士们,以表我对他们的致敬!1991年,中日登山队在联合攀登时遭遇雪崩,17人全部遇难。为了热爱的事业,他们永远地留在了这里。至今,梅里雪山仍是万众嘱目,无人染指的处女峰。
返回客栈后呆了一个星期,每天都在期待着能与神山再一次的幸运相会。但最后还是没能再看到她那美丽的一幕。卓玛则宽慰地说:“这个季节能看到梅里雪山的机会,本来就不多,若是冬天来,是很容易欣赏到的”。我很相信她的话,以后有机会还会再来的。转山之行不仅对身体和毅力是一次考验,更是一种精神和信仰之旅,冥蒙之中的神圣感此时只属于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