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岳天齐庙·天齐大殿
邢台县会宁镇霍楼村有座“东岳天齐庙”,位于村子中部,是一处古老的道教圣地。7月21日下午骑车去寻访霍楼无字碑时,有幸游览了这座道教中唯一被称为“庙”的道院。
霍楼村东岳天齐庙历史悠久,祖庙(上庙)为泰山东岳庙(岱庙。至于始建于何时,询问村中看庙的老人也说不太清。庙内原存有的一通“无字碑”(现遗失),上面无字但刻有秦始皇封建36郡图,可初步认定无字碑为秦代时所立。为什么无字呢?可能与当年秦始皇东游有关。秦始皇灭了六国之后,划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霍楼所在的邢台县属巨鹿郡管辖。秦始皇最后一次巡游,在到达巨鹿郡时,听宦官赵高说此地一座道教庙内有口大钟,此钟撞响后,可以听五洲四县两省,秦始皇驾临目睹此钟,道长禀明了钟的情况,秦始皇看到的却是一座并不起眼的钟,很是后悔生气。正是在这次巡游中奏始皇病死在沙丘。在护送秦始皇灵枢回京途中,赵高、李斯假造遗诏,把秦始皇之死归因于进庙降香观种生气一事上,于是对道人大肆杀戮,毁掉庙宇。后人为纪念庙宇被毁一事,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时期,事情难以明说,于是就刻成了无字碑,立于庙内。
不过,秦汉时期霍楼村的道庙肯定不叫东岳天齐庙,因为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封泰山神为“天齐王”之后,全国郡县才普建东岳天齐庙。明初改制祀典,将东岳庙与城隍庙、文庙、关王庙、火神庙、马王庙等合成一整套官方祠祀系统,于是形成了凡设州立县,均建置有东岳庙的格局,全国各地的“天齐庙”达到一千多座。从霍楼村庙内存有明代嘉靖年间、康熙元年、嘉庆十三年和民国年间的古碑刻,可以推断,此庙最晚应建于明代嘉靖年间(1521),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听看庙的老人讲,霍楼村东岳天齐庙原建筑辉煌,规模宏大。解放后尚存西殿数间、平房、鼓楼、院台、南门等。文革时期庙宇遭到破坏,仅存明代嘉靖年间重修的天齐大殿、广生药王殿(娃娃殿)。2009年村民自筹资金18万元重修天齐庙,增添了南门楼、西厢房各殿8间、东平房2间(阎王殿)、钟鼓楼2座等设施,形成一座四合院式的新道庙。

外观

钟楼与碑林

鼓楼与碑林

明代嘉靖年间重修碑首

康熙元年重修碑记

清嘉庆十三年重修广生药王殿碑记
庙宇中央的正殿为明代天齐大殿,殿内供奉的是“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黄飞虎。东岳天齐庙的主神原是泰山神东岳大帝,统辖五岳及天下名山,并且掌管十殿阎王,可以主宰人间、阴间的祸福,是统辖阴阳界的最高神明。汉明帝封泰山神为太山元帅,掌人世居民贵贱高下长短之事、十八地狱六真簿籍、七十五司生死之期。唐武后时封其为“天齐君”,唐玄宗加封为“天齐王”,取意是“与天同齐”,引申是高耸入云的意思。宋真宗祥符元年诏封为“东岳天齐仁圣王”,宋祥符四年尊为“东岳天齐仁圣帝”,元世祖尊封为“东岳天齐大生仁后皇帝”。但是到了明代隆庆、万历年间,由于《封神演义》(俗称《封神榜》)的流行,使道教神位有了增添和补充,东岳天齐庙的主神发生了变化,将黄飞虎附会于东岳大帝,加以供奉。在《封神演义》中,黄飞虎原为商朝的镇国武成王,他有胆有识,其妻子温柔体贴,貌比天仙,但商纣王对她垂涎万分。一天,商纣王趁黄飞虎不在家霸占了他的妻子,黄妻含辱吞金而亡。夺妻之恨,黄飞虎敢怒不敢言。后来,黄飞虎目睹商纣王荒淫无道,残害黎民,便毅然反戈,投奔周武王姬发,被封为开国武成王。在讨伐商纣王的战斗中,黄飞虎不幸在渑池遇难。商朝灭亡后,姜太公设坛为阵亡将士封神,特敕封黄飞虎为“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之职,为五岳之首,执掌阴曹地府、十八层地狱,总管人间吉凶祸福、生死转生之大事。凡一应生死转化人神仙鬼,俱从东岳勘对,方许施行。
在霍楼天齐庙内最有价值的是明代的三个供桌,上面刻有许多精美动物的造形,体现着吉祥愿景。还刻有供桌贡献者的村名、人名。

嘉靖年间的天齐大殿

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黄飞虎塑像

天齐大帝的奶奶塑像

天齐大帝的姑姑塑像

明代供桌

明代供桌的刻字

明代供桌的刻字
天齐大殿西侧为祖师殿,供奉的是“齐天大圣”孙悟空。吴承恩在构思长篇小说《西游记》时,也受到“天齐文化”的熏陶,将孙悟空的“封号”虚构为“齐天大圣”。天齐庙西北侧有明代的广生药王殿(又称娃娃殿)三间,为历代香客求神祈子之所,里面供奉着东岳大帝之女碧霞元君(送子娘娘)的塑像,还有抱子娘娘、月下老人的塑像。碧霞元君全称“天仙圣母碧霞元君”。“元君”是道教对女仙的尊称。碧霞元君与东岳大帝居住在泰山,所以又叫“泰山娘娘”。“泰”字在《易经•泰卦》内表示“天地交而万物通”意,故很多人附会认为是妇女生子之卦。于是人们就认为这位女神滋生万物,主生育,民间又把她视为“送子娘娘”。由于中国人非常重视生育,所以泰山老母的香火越来越旺,超过了东岳大帝,就连东岳庙也被搬到山下了。

齐天大圣孙悟空殿

药王?

送子老母碧霞元君

抱子老母

月下老人塑像

壁画

牛马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