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访鹿城岗古城遗址

(2011-07-23 11:26:03)
标签:

邢台

鹿城岗遗址

古城

先秦

东周

邢侯

旅游

分类: 市区游记

寻访鹿城岗古城遗址
鹿城岗遗址西城墙

      7月18日下午,与朋友驱车前往会宁镇西沙窝村寻访鹿城岗古城遗址。
    邢台是一座有着3500多年的古城,为河北省第一座古城池。根据史料记载,古邢国曾有三次筑城。《史记》载,“(商王)祖乙迁于邢”。许多专家论证,商代国君祖乙把国都迁到邢,即现在的邢台。《左传》载,西周周成王封周公之子于邢,建邢国;春秋时期齐桓公纳管仲之言,助邢修筑夷仪城(在浆水一带) ,而现存的邢台老城据考证建于汉代。
    那么,祖乙迁邢的都城、西周邢侯的都城在哪里呢?河北省、邢台市文物部门一直在苦苦寻找古城遗址。1978年河北省文物管理处在河北元氏县西张村(县城正南5里)的西周遗址、墓地发现的一组西周铜器,上面有关邢侯命谏率军到泜水、抗击戎人外侵的记述,有力地证明了西周邢国的初封地就在今天的邢台市,解决了西周邢国的地望问题。1991年,考古人员在市区西北南小汪工商局区发掘出的“西周邢国遗址”,出土了大量珍贵的青铜器、玉器以及河北省第一片西周甲骨文;1993年到1997年,在邢台市区西郊葛庄(现轮胎厂内)陆续发现邢国公室400多座墓地,其中5座初步认定为邢侯之墓。此后,“邢国墓地”被确定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尽管在邢台市区及周边发现发掘出大批量的商周遗址,甚至可以说邢台地界“随便玩个坑下去、就有商周文化遗存”,但始终未能发现商、周邢台古城所在。

    2005年8月在市区西北部鹿城岗发现的古城遗址,似乎带来了好运。鹿城冈城址位于邢台市桥西区西沙窝村南200米、元庄村北150米处,地形属太行山东麓丘陵与平原交接地带。西部即为鹿城岗坡地,岗丘连接一直到太行山脉,东部则是一马平川的华北大平原。邢台在历史上是水城泉城,古时鹿城岗北依白马河,南面有野孤泉、白沙泉、紫金泉等,是一片泉水湿地区,芦苇成片。可以说是依山傍水,居高临下,符合古代建城的选址理念。当省、市十多位文物、考古专家来到鹿城岗,只见这里存留大片城墙:西城墙残留大部,北城墙西端,南城墙一段,高于地面约6米,远看城郭十分清楚,近看城墙内夯层、夯窝十分清晰,整个古城呈不规则长方形。南城墙中部偏西有一豁口,推测为南城门旧址。从地面遗存来看,这是一座古老的人工建筑实体,城墙已遭破坏,但根据城墙规模、城墙基、夯土层、夯窝以及出土陶片、瓦当等判断此城墙建筑很可能是西周邢侯的都城;或者可能是祖乙迁邢的都城。

    查阅邢台县志资料,找到许多记载,总体上都在说明,邢侯曾经想在这里建设都城,并勘察立标,只因一神鹿叼走而未能在此地建城。

    明代成化年间《顺德府志》记载:“鹿城岗,在县西北二十里,俗传邢侯欲筑城于此。立标已定,夜有一鹿衔标于今城。”
    清乾隆十五年《顺德府志》记载:“鹿城岗,在城西北二十里。世传邢侯欲筑城于此,立标已定,有鹿衔标于今城处。”
    清乾隆六年《顺德府志》记载:“鹿城岗,世传邢侯建城于此鹿衔标今废。”
    清光绪年间《邢台县志》记载:“鹿城崩,营头岗东北二里。”
    清道光年间《邢台县志》记载:“鹿城岗,世传夜里建城时立标岗上,夜有鹿衔标今城处,其说怪诞。岗在城西北二十里。”
    民国三十二年《邢台县志》记载:“鹿城岗,营头岗东北二里,初欲吁此建城,夜有鹿衔标徙之。”

    在村民中间也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很早以前,村中有姐弟二人,两人晚上闲聊打赌,姐说自己一晚上能做一双鞋,弟称他一个人一晚上能筑一座城。时近黎明,姐姐已做完鞋,而弟弟的城池工程仅完成一半儿,且时有小鹿出来吃草,干扰筑城,姐姐为了帮助弟弟,就学公鸡打鸣,把鹿撵走了。这样,弟弟才完成筑城的宏愿。鹿城便由此得名。

    鹿城岗有城墙遗址、有文献记载、有故事传说,但这里到底是不是祖乙迁邢的都城或者西周邢侯的都城呢,需要实地考古勘探才能证实。2006年3~4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与邢台市文物管理处组成考古队,对邢台鹿城冈城址进行了勘探和试掘。得知:城址平面略呈不规则形,南垣最长,约805米;西垣次之,约617米;北垣再次之,约591米;东垣最短,约560米。其中南垣、北垣基本呈平直的东西走向,东垣大致呈东南—西北走向,西垣较曲折,约略呈西南—东北走向。主要出于城垣坍塌堆积中,有陶器、铜器和石器三类,其中有泥质灰陶板瓦(残件)3件、泥质灰陶筒瓦5件,半瓦当1件,泥质灰陶盆口沿1件,敞口平折沿、方唇,颈部饰数周凸棱。小件青铜镞镞8件,残高6.4厘米,石斧1件。根据城址内外出土遗物,不幸的是,考古报告初步认定,鹿城岗古城墙遗址是一座东周时期的中等规模城址,不并不是西周邢侯的都城,更不是祖乙迁邢的都城。 

寻访鹿城岗古城遗址
2006年3月的考古现场城墙夯土层非常清晰
寻访鹿城岗古城遗址
2006年3月的考古现场城墙内有明显的夯窝

    现在的问题是,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从周平王将都城由镐京东迁至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到公元前256年被秦国灭亡,时间跨越515年,分为春秋、战国两个阶段。西周初年,周成王封周公第四子姬苴建邢国,春秋之初,邢侯曾大破北戎。公元年前 662年狄人伐邢;661年齐国救邢;660年狄人灭卫;659年,齐、宋、曹救邢,迁邢国于夷仪。公元前635年亡而复兴的卫国,把同姓的邢国灭掉。到战国时期,邢国之地归于赵国。赵成侯二十年(公元前355年)将魏国进献之木,扩修为檀台,赵武灵王时曾多次在檀台信宫大会天下诸侯。那么,鹿城岗古城墙遗址是邢侯后代所建,还是赵国所建呢?还需要进一步考证。

    我们来到西沙窝村南的“鹿城冈”,看到这里地势很高,遍布爆破取土坑,裸露基岩,岗的北部及东部地势低洼,是农耕地,广植玉米、花生、棉花等作物。经向地里的村民打听,很快就来到了古城墙,看到了3块保护遗址的石碑,尽管我们细心找寻,也没有找到一块瓦当等古物。

寻访鹿城岗古城遗址
南望鹿城岗

寻访鹿城岗古城遗址
南城墙外侧
寻访鹿城岗古城遗址
南城墙上面长满野枣树
寻访鹿城岗古城遗址
南城墙内侧

寻访鹿城岗古城遗址
西城墙内侧
寻访鹿城岗古城遗址
保护碑
寻访鹿城岗古城遗址
南城墙中间豁口处
寻访鹿城岗古城遗址
城墙上深坑
寻访鹿城岗古城遗址

寻访鹿城岗古城遗址
东城墙
寻访鹿城岗古城遗址
东侧保护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