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访河会村惠济桥、玉帝阁

(2010-05-08 23:51:16)
标签:

邢台

河会

惠济桥

玉帝阁

旅游

分类: 各县游记

寻访河会村惠济桥、玉帝阁
七里河—惠济桥

     邢台自古是河流密布、泉水潺潺的水城,历史上环绕着邢台大地建有十几座桥梁,这些曾在交通、泄洪、灌溉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古桥,如今变成了什么样子呢?带着这个问题,去年以来我先后寻访了郭村元代古桥 七里河古桥 北张村明代古桥 南良舍明代如意桥 北唐村明代义桥今天下午,又去寻访了邢台市开发区的河会村清代惠济桥、大吴庄村清代先于桥,除七里河古桥因七里河综合治理开发已废弃以外,其他古桥都还在使用着,但境况都因年久失修,存在着急需保护的问题。今天看的这两座清代古桥,情况更加危急,特别是河会村的桥成了垃圾场,拱洞已经被埋,还涉及到市区的工厂搬迁到这里后引发的道路规划问题,恐怕用不了几年,我们就见不到它了。

寻访河会村惠济桥、玉帝阁
几十年前村里人在古桥上铺上了一层水泥

寻访河会村惠济桥、玉帝阁
从桥下的石板还可以看出它的古老

寻访河会村惠济桥、玉帝阁
老照片(来自网络)

寻访河会村惠济桥、玉帝阁
西边来自大沙河的水在此汇流
寻访河会村惠济桥、玉帝阁
河水向南一直流到南和县澧水河

     惠济桥修建于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位于河会村西,此桥系三孔石墩石板桥,高5米,宽5米,桥长13米。

    河会村是一个古老的村落,这个村名,可能来源于它处于邢台七里河与大沙河的交汇处。听村里一位70多岁的老人讲,在他们小的时候,这里河流密布,周边全是水,这座桥是村民来往于河西面东市村的唯一道路。北边来自百泉、七里河的水,与来自西边大沙河的水在惠济桥汇合,常流不断,一直通向南和的澧水河。桥上有许多树木,遮天蔽日,村民们夏日里在此洗衣、乘凉、娱乐,可以想象出,在久远的年代里,这里绿柳垂杨千顷碧,一直呈现着一派溪水潺潺的南国水乡的田园美景。随着二三十年前河水的断流,这座桥虽然还在通行,但已变得很冷清,村民倾倒的垃圾已将南北面的桥洞掩埋。这两年市里的工厂搬来不少,村西修建了50米宽的公路,面临着道路重新规划,这座百年老桥能否保留就成了问题,真是让人担忧啊!

    看完惠济桥,在想返回的时候,村民告诉我,村东有一个古老的阁,比桥还要古老,我便骑车来到河会村东,果然在出村的路口处矗立着一座两层砖木结构的“玉帝阁”。“阁”(当地人读gao),是中国古代建筑物中一种架空的小楼房,它或建造在乡间的交通要道,或筑在山岩绝险处,其特点是通常四周设隔扇或栏杆回廊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

寻访河会村惠济桥、玉帝阁

西面
寻访河会村惠济桥、玉帝阁

门楼
寻访河会村惠济桥、玉帝阁东面

  寻访河会村惠济桥、玉帝阁

百益门 

    河会村的“玉帝阁”建于崇祯元年(1627年),距今已有383年的历史,至今仍是村民出村的要道。河会村原有“八阁”,令人感到稀奇的是,八阁按照八卦的布局依次建在村子周围的,其中乾,代表天,有“衍庆阁”;坤代表地,有“西南阁”;坎代表水,有“北阁”;离代表火,有“南阁”;震代表雷,有“玉帝阁”;艮(gèn)代表山,有“王阁”;巽(xùn)代表风,有“东南阁”;兑代表泽,有“西阁”。可见,河会村为“八卦”古村。可惜的是,如今除了立在东门的“玉帝阁”之外,其他七个“阁”都已不复存在了。

    在“玉帝阁”东面拱圈之上书写有“襄左鎻錀”四个大字。当地文人窦坡的解释是,邢台古时为“襄都”,“襄左“意指河会村位于邢台之左(东),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明清时村里就有3名举人,2名拔贡,54名贡生,在当时为邢台一绝。“鎻錀”通常是指“关防要地”,意指河会村在古代是通往邢台的重要通道。

    在“玉帝阁”底层东部还竖立着三块石碑,一块的碑额写有“碑记”,但字迹已很难辨认;一块的碑额写着“新建文兴桥记”;一块是清代的“重修”碑。

寻访河会村惠济桥、玉帝阁

寻访河会村惠济桥、玉帝阁

寻访河会村惠济桥、玉帝阁

寻访河会村惠济桥、玉帝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