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真是有意思,一个个中学同学如冒泡一般地出现了.于是又有了寻找其余同学的方向和信息.搞得这帮老同学们不亦乐乎.网聊,传相片,怀旧,抖年少时代的齅事成为我们每日一个个温暖的亮点.
我们这帮同学都是出生在60年代中期,文革时代的产物.我们那个时代,求同性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服装只有有限的的几种颜色和款式,头发嘛,也是千篇一律的.男生一个平头,女生有点小变化,两根小辫或是一个齐耳短发.大家的住房也差了不多.想必大人的工资也相差无几吧.但是在那闭塞的年代里,我的日子倒是蛮快乐的.没什么可以攀比的.
其它东西的求同也就罢了,起名字好像也是雷同的.不知道是父母被文革洗脑到他们头脑中的字库也有限了呢,还是追求当时的时髦.我们的同学里,打开任何一个班级的名单,我可以保证,你能找到"红","钢","建","英","华"这些名字.我们出生的那几年还以单名为多.这样一来,重名的多的去了,尤其是那些大姓氏,"陈","李","王","张"...
这几天,由于我初中,高中同学都有叫陈健的,搞得我有点晕.两位又都在美国.和初中同学讲陈健的所在地,一糊涂,相差了十万八千里.可笑的是,我的邻居中还有两个叫陈健的,当然一个是"程".一个是"建".记得我们初中年级里有不止一个陈健,所以我们一直区分他们两为"大陈健"和"小陈健".我们的邻居呢,我们称他们为"男陈健"和"女陈健".记得几年前,小陈健,男陈健和女陈健都一起来我家开派对时我介绍他们的麻烦劲.
大学里嘛,又有大李红,小李红,男李红,女李红.周红也是初中,高中,大学各一个,倒是每个红字都不同,"虹","红"和"宏".所以上次和高中班主任见面时,他告诉我我们高中班的周红在芝加哥地区,我脑子里的形象是我初中班里的周虹.一看照片,哈,又满拧了.
近来,有一次我对我妈说笑起我们那个年代重名的事情.我妈说,你得谢谢我.我很奇怪,她说你爸写了十几个名字,都是单名,包括"红".厄...,我对爸说,你太没水平了吧.老爸说,那你的名字还是我起得呀,只是你妈挑了她而已.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