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大舅舅

(2009-11-12 10:01:10)
标签:

清华

教授

院士

原子能

北京

凉爽

分类: 外婆桥
    这几天,爸爸妈妈兴冲冲地从上海赶去北京给我大舅过八十大寿,可惜我没法一起去凑热闹。说到我的大舅舅,可是我们家最受尊敬的人物。记得在七十年代他就是清华大学的教授了。说实在的,他可是我小时候知道的唯一的正教授,那时候不象现在,大学教授满大街都是了。大舅的众多头衔里有中国的工程院院士,学部委员等等。说到他搞的研究,得的奖,我像一般普通人一样是听也听不懂的,只能从字面上了解到大舅是搞核能,放射化学的,是“两弹一星”的功勋之一。而我觉得最伟大之处是,每年的国庆节,大舅是可以上天安门观礼台的。这是怎样的荣誉啊!

    我并不必炫耀大舅对国家,和科技界的功绩,主要也是我也是实在不懂,无法卖弄。在我的眼里他总是一个谦谦君子,一付学者的作派。总是笑眯眯地听我们说话,听我们谈自己的生活,聊我们读的书,偶尔也推荐一二本自己喜爱的书籍。大舅最厉害的是他的自律精神,他的好学程度绝对比许多年轻人还强,记得有一次去北京玩,得知大舅每天要听一阵英语广播,我因为当时正在为出国作努力,所以也经常听听英语广播。有一天早晨,我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广播,广播里报了一段天气,我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大舅问我:“哎,刚才广播里说的Precipitation是什么意思?”我摇头,好像听见过,但一没注意,二是不知道什么意思。过了一会儿,大舅拿着字典高兴地说:“找到了,降雨量的意思。。。”让我看字典。记得那次去北京还被大舅管教过一回,那是我和三个表妹骑车去天安门广场,离住处很远的,我们在广场上和一个老外聊天,由于我是唯一一个能讲几句英语的,广场上的人就叫唤着我:“大学生,问问老外这个。。。问问老外那个。。。”总之,我们几个和老外聊得挺欢,大约晚上12点左右广场上的大兵终于憋不住,对我们说:“你们几个姑娘,回家去吧。”于是,我们和一堆围观者都散了。老外给我留了个电话,让我们表姐妹们一起去北京饭店找他。那个时候普通人是无法进入宾馆的,我们一伙人高兴地骑车回家。那天晚上,我的小舅舅等我们等得差点没报警,我们回到家给小舅舅好一阵K。第二天,大舅舅听说了我们的晚间故事也是一脸的不高兴,他问我:“你们要去北京饭店?”我们根本没觉得是回事,又兴奋得要命,说是那当然。大舅没说什么,进了自己的房间,过了10来分钟,来到我面前,非常严肃地说:“你不能去。”然后,拿过电话对我说:“打电话给那个老外说你们不能去。”我虽然知道两个表妹在拼命给我做手势,我也只能老老实实地打了电话,因为这可是第一次大舅舅对我如此这般的严肃。

    我们一家和大舅很有缘。小时候知道大舅一直挺喜欢我的,原因是我是家里最爱读书的孩子。我在美国举行婚礼时,恰巧大舅在美国开会,大舅舅一口答应来为我主婚。想想来美国不久,父母亲无法来参加自己的婚礼,毕竟有大舅做了全权代表了,是大舅舅挽着我从教堂的一头走到另一头,把我亲手交给了我的LG。我们有了第一个孩子后,大舅趁来美国出差机会又转道来看我们,记得大舅抱着一岁多的小凯闻去散步,凯闻的一只鞋掉了,凯闻哇哇地叫:“鞋鞋,鞋鞋。。。”大舅公非常高兴说:“真是个聪明小囡。。。”我表妹来玩,一说凯闻聪明象我大舅我就最最捂心(偷着直乐),因为这可是我最大的心愿。

    大舅八十了,他还是高高的瘦瘦的,还是生活低调的,带着他与生俱来的那种永远的学者派头。当你和他通电话时,他依然思想现代,依然思维敏捷,依然让我崇拜有加。


以下是我从网上找到的一些大舅的资料:

1988—1989年在欧共体超铀研究所参加合作研究。1988年获国防科工委颁发的“献身国防科技事业”荣誉证章。

       20 世纪50年代,参加我国原子能专业创建。50年代后期以来,一直从事核燃料循环后端的化学及工艺研究、锕系元素萃取化学研究。1959—1966年,在国 内率先研究磷酸三丁酯萃取法核燃料后处理化学及工艺,核工业部据此抛弃原苏联提供的沉淀法而采用萃取法建成我国军用钚生产后处理厂,节省投资60%以上, 工期提前,使我国后处理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是60年代高等学校为国防尖端技术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70年代末至今,研究 提出了从高放射性废液中去除锕系元素的混合三烷基氧膦(TRPO)萃取流程,该流程为我国独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受到国际核能界的高度评价,对于建立包 括长寿命放射性核素的分离-嬗变新核燃料循环和实现放射性废液的非α化都有重要作用。该成果已获得中国发明专利(1989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2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93年)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999年),1999年获得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86—1990 年负责863计划高温气冷堆钍铀燃料后处理课题,完成了首端和萃取的关键技术研究。研究f元素萃取化学,在镅和稀土分离方法上取得进展。研究溶液中f离子 超灵敏跃迁光谱,用计算谱和实测谱比较来判断溶液中萃合物的配位结构,可用于深入研究f元素萃取化学。著有《氧化膦对三价锕系元素的萃取》(英文)、《锕 系元素和锕系后元素》。在国内外发表论文70余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