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有趣,我只要一见到我的挚友、陕西知名书法家张政社先生,我就会迅速联想到一句歌词:“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这句歌词是曾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风靡全国的一部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中的主题曲里的一句歌词。
我之所以一见到 张政社先生就会联想到这句歌词,一来是因为他是一个农民,在自己家里承包的土地上栽种了14亩樱桃树,每年都辛勤耕耘在樱桃树园里且收获颇丰;二是因为他四十多年来辛勤耕耘在书法艺苑里,像精心栽培樱桃树一样以“匠心”来经营自己的书法艺术且收获颇的丰。
张政社先生的家乡在陕西关中渭北地带, 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与人文胜景交相辉映,在这个充满古风和诗意的地方,有着很多美丽景点,每一个都承载着关中的历史和文化。受家乡地域文化的熏陶,张政社先生自幼就喜欢书法。作为一个农民,他一边在黄土地上辛勤耕耘着岁月,一边刻苦搞书法以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如今的他,已是陕西省书协会员,可以说,他在种植樱桃和书法创作方面都是硕果累累的。
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人生在世当立志,拼将热血勇搏击。张政社先生能有今天的成果,全在于他志存高远,以献身社会、弘扬民族文化为人生追求,40多年来在深耕黄土地的同时,从没放弃过对书法艺术的追求。每每说起自己书法之路,他就感慨万分,他说:“书法是一种神圣的艺术,是一种奉献,是一种艰辛,不是虚荣,不是索取,作为一个真正的书家,必须竭尽毕生的精力投入这项事业,才能有所成就,有所突破。”也正因为如此,他一直在刻苦的临帖,刻苦的练字而终有所成。
长期的书法创作,使张政社先生深深的体会到练好书法,主要靠临习古今名家碑帖,但书法艺术是综合艺术的体现,必须练好“字外功”。有鉴于此,四十多年来,他研读了大量的涉及文史哲和艺术理论方面的书籍,从各门学科中,吸收营养为自己的书法创造开拓思路,并坚持读书笔记、裁剪报刊杂志。四十多年来,他记录学习卡片近十万片,记录读书笔记二百余本。
在中国近现代诸多的书法大家中,张政社先生最崇拜的是于右任大师,他临帖最多的也是于右任大师的帖。这是因为于右任大师的老家距离他的老家很近,他为他能和于右任成为乡党而自豪。由于四十多年临摹于右任大师的书法,所以他的“于体书法”写得很逼真,凡是品读过他的书法作品的人,无不称赞他的书法作品既有“于体书法”的形,更有“于体书法”的魂:气势雄浑,豪迈开阔,笔断意连,气韵畅达,线条流畅而不失力度,结构严谨而又富于变化。
祝愿张政社先生在未来的岁月里能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扎根生活,扎根人民,为人民群众奉献出更多更美的书法精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