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的星期天,吃过早点,我先是走出家门,在小区附近的公园里散步一个半小时,回家后,静坐书斋,首先泡一壶我最喜欢喝的“紫阳银针”茶,茶水氤氲着缕缕香气。我一边惬意的品茗,一边翻看着一个书画家朋友前不久赠我的一本小册子,这本小册子收录了他的不少精美的书画作品,品茶赏画,自得其乐,快乐便像潮水一样溢满了我的心头。
我的这个书画家朋友叫贺海龙,他刚过不惑之年,但已是陕西的知名书画家了。身为陕西省美协会员的他,作品屡屡在省内外的书画大赛中获奖。就在上个月,他又在他所在的地级市文联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美术书法作品展”中斩获美术类一等奖。
贺海龙先生是陕西关中人,出身农村的他,性格里与生俱来就有一种勤劳和坚韧。他从中学毕业后就考取了陕西省艺术师范学校,随后又考入到西安美院学习美术教育专业。2013年,他来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进修。在清华大学学习三年,这让他的艺术视野进一步拓宽,书画技能提高了许多。
诗书画不分家,贺海龙先生不但喜爱书画,也喜欢诗词和楹联。他认为,书画不只是写字与画画,还有“字画外功夫”。他平时的阅读面很宽,尤其是从古典诗词和文史知识中汲取了不少有益书画的营养成分。
贺海龙先生的书法作品很有艺术个性,他的书法和绘画相得益彰、相映成趣。作为书法家,他似乎是在写画;作为画家,他似乎是在画字。兰先生的书法作品真、草、隶、篆均有涉猎,善写隶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他的书作能很从容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他的书法作品的主要特点是笔墨腴润,点画精到,起止到位,结体紧密,字字珠玑,且字里行间充满浓郁的古典气息,清和中流露出潇洒意趣,具有书法形式美、传统文化底蕴和强烈的观赏感。而他的字题写在他的一幅幅画作之上,更使得他的画作显示出了一种大美、大气、厚重之感。
画之道,技易工,神难备;形易似,意难求。 贺海龙先生的画作,技与神俱,形与意备,静中藏动,虚实相生,笔墨色交相辉映,力度气势章法浑然天成。此非数十年磨砺不能至,非真性情不能达也。
在绘画的三科门类中, 贺海龙先生是山水、花鸟、人物都擅长,但他最拿手的还是人物画。他知道人物画的表现难度往往要大于山水画和花鸟画。因为在对表现对象形神的把握上,如果没有高超的造型能力、感知能力、表达能力和控制能力,就无法把握人物画的精神面貌,也就无法创作出形神兼备的人物画作品。正如一句古语所言:天道酬勤,功不唐捐,他在人物画创作方面苦钻苦研,精益求精,这使得他的人物画作品日臻完美,受到了许多美术爱好者的青睐。
搞任何艺术,都离不开生活实践,此所谓艺术源于生活之谓也。 贺海龙先生重视写生,善于积累生动的绘画素材,也善于捕捉现实场面的生活气息,同时他还精心研究如何创造令人动心的艺术形象。来自现实,又有异于现实的别样美,这是他的人物画创作的特点。工笔人物以写实见长,但艺术的真实应该与生活的真实有异,如果艺术创作一味追求酷似生活真实,便会失去艺术作品的魅力。对此,他有清醒的认识。他的人物画以写意为主,同时又兼具工笔之妙。经过提炼、加工,他画中的人物形象生动而有趣。他的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工笔画如《关中农家乐》、《河畔浣衣图》、《回娘家》、《十里麦香人醉图》、《果园恋情》等,都以气象新和有艺术境界受到好评。
画品源于人品,技艺进于大“道”。一个艺术家的品格直接关乎到他的作品的品位和格调、质量和风格。品格是建立在道德之上的。古今中外的优秀艺术家,大都是靠作品说话,靠人格立身的。德艺双馨是艺术家的立身之本、事业之基。当艺术选择经由人生态度的淬沥,自然可以得到深刻的哲性感悟。品读贺海龙先生的人物画作,人们可以从中看出他那澄澈的内心世界,又能闻见他的深沉的文化心语,还能深切感受到他那刚健的人生意识和高蹈的人格理想。可以说,他笔下的每个人物作为他的人格之投射,远远超出了普通鉴赏的审美意蕴。
贺海龙先生这种融合工笔与写意两种技巧的做法并非出自偶然,这是由于他有开阔的胸怀和丰富的艺术修养所决定了的。在他看来,各种艺术门类的融合是艺术之所以不断变化、丰富的基本原因。融合本身是一种探索,融合能创造美。他始终认为,作为一个艺术家,一定要在谋求深入继承传统的同时,还要努力进行求新与多元的探索。
谈及创作心得,贺海龙先生表示,每一次踏上写生之路,都是一次与自然、与历史的对话。在面对不同的人物时,他会先静静地观察,感受他们在时光中沉淀的气息。特别是对于家乡陕西的人物,那种熟悉感与亲切感会瞬间涌上心头,促使他更用心地去捕捉每一个细节。在创作过程中,他不断地尝试将传统的绘画技法与现代的审美观念相结合,力求在作品中既展现出三秦大地的古韵,又融入新时代的气息。他认为,艺术创作不仅仅是对现实的描绘,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文化的传承。每一次挥笔,都是在讲述一个关于家乡、关于陕西的故事。
丹青融情韵,
墨海腾浪花 。贺海龙先生从小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家国情怀根植于他的内心,成为他的书画作品的共同底色,而这也是他未来不变的创作方向。他说他愿意做一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对他来说,浸染在书画艺术的世界里,就是他与生活周旋并能自得其乐的幸运。朝朝志欲凌绝顶,暮暮心犹向远山。祝愿他在未来的岁月里,继续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以笔为犁,以心为墨,心无旁骛,勤耕艺苑,努力书写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