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挥毫对沧海腕底宕波澜(原创)

(2025-06-30 09:46:07)
    著名书法家王笃银先生是山东泰安市人,他是1950年的人,如今虽然年过古稀,但仍辛勤耕耘在书法艺苑,为山东省的书法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在做着贡献,因为他的人生信条就是“活到老、学到老、奉献到老”。可以说,他的字是用生命镌刻出来的;他对书法有着与生俱来的喜爱甚至痴迷;骨子里有种一往无前、勇敢、执着的蛮劲,不达到目的誓不罢休。而这,正好应了老一辈革命家、“延安五老”之一的吴玉章先生写的一句诗:“一息尚存需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硬笔书法艺术本质上同源于毛笔书法艺术,并且必须从毛笔的名碑法帖中临习、积累而得。只是硬笔书法相对而言,具有携带方便、书写快捷、使用价值广等特点。一般的,凡是硬笔书法作品写得好的人,毛笔书法肯定 也会写得好。在王笃银先生看来,中国的硬笔书法书法和毛笔书法,二者都是中华民族书法艺术的精髓,“软硬兼施”,更能融会贯通,更能继承传统,也更具时代精神;如今的科技手段虽为书法临摹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但书法精髓仍需依靠扎实的笔墨功底与传统文化修养;不论是硬笔书法还是毛笔书法,都需要“守正而应变”,即在传承中适应时代需求,适应人民大众对书法艺术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书写的重要性,书法就被重新推到了一个制高点,学习书法的人也逐年增多,不仅仅毛笔书法是这样,硬笔书法也再一次被唤醒,它在生活中实用性要比毛笔强得多,很多人不仅仅是看得它的实用性,更看重它的艺术欣赏性,基于此,一大批人也纷纷投入了硬笔书法的学习过程中。作为全国著名的硬笔书法家,王笃银先生的硬笔书法作品受到了许多硬笔书法爱好者的推崇,被誉为“硬笔书法圣手”,因为他的硬笔书法作品以行草书见长。他用硬笔写的行草书,大气磅礴,一气呵成,结体流美,看似前后牵连,实则字字断开,但是笔意不断,无论是一字之内,还是字与字之间,都能够做到前呼后应,顾盼生姿,让人一上眼就喜欢,对人的视觉会造成强烈的冲击力,很多观者看到后,不仅仅是惊讶,更多的是佩服。
在毛笔书法方面,王笃银先生的行草作品深植于传统根基,笔法上继承了王羲之、王献之等“二王”流派的风格。同时,他还将宋代四大书法家,尤其是米芾的深沉与豪放、苏轼的丰润与灵动,巧妙地融入自己的创作之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可以说,他的行草将生命激情与创作冲动潜气内转,化为一种安详自足、淡泊天真的逸气,流露出的是个性的真趣,表现出的是自然的理趣,从中可以窥测到他超脱淡泊的心理状态。他的行草书法作品重结体、笔法,风格瘦劲、苍古、自然,追求每幅书作,从整体到每一个字、每一笔都要好看,无败笔浮笔。纵观其书法作品:清雅而不浊俗,淡泊而不奢华,旷达而不促狭,平和而不偏激,拥有书画作品的静气、灵气,从而给人以亲切感、厚重感,引发观赏者对生活、对人生的深度思考,往往有赏心悦目,荡气回肠之感。
作为一个著名书法家,王笃银先生楷隶篆行草五体皆书,字体多变如入随心之境。其书 法融儒家的坚毅果敢、老庄的虚淡散远、禅家的直指心源于一体,既 有执着进取的积极,也含沉静闲适的平和,还富远离尘世浮华的空旷 真味。这种独特的个人风格,源于他对书写内容的砥砺琢磨精准把握,源于他对作者情感的揣摩把握相连相通,源于他历经几十年的人生磨 砺所思所感,更源于他对心灵财富的持之以恒、孜孜以求。
挥毫对沧海,腕底宕波澜。如今,王笃银先生已是中国书法界一位德艺双馨的名家,但他始终保持着谦逊与低调。在他看来,书法之路漫长且艰辛,唯有不忘初心,方能行稳致远。未来,他将继续挥毫泼墨,用笔墨书写人生,用艺术点亮生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华书法的独特魅力与深远意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