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石鲁、赵望云、何海霞、方济众、康师尧等陕西美术家倡导“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创作理念,深入现实生活进行大量创作,给中国画坛注入了一股新活力,“长安画派”由此诞生。从“长安画派”的诞生到陕西许多当代美术家的探索,陕西美术一直在追求艺术与生活、传统与时代的融合,许多陕西画家坚持“长安画派”的优秀传统,不断创新绘画语言、表现形式,创作出了大量反映时代、歌颂人民的优秀作品,“长安画派”也成了享誉全国的陕西特色文化品牌。
在当代陕西以“长安画派”为旗帜的画家群中,康登科先生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他的画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紧扣时代脉搏,在继承前辈优秀作风和创作成果的同时,不断创新艺术表现手段和方式,取得了丰硕成果。
年过半百的康登科先生是陕西西府地区的人,他中等个头,体型瘦削,面容清秀,待人接物,温文尔雅,随和谦逊,给人一种平静、真诚和朴实的感觉。他的身上自带一种儒雅博学的气场,在儒雅的外表和平和的言谈之间,却难掩其内心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不时透露着让人敬仰的艺术家品质和风范。虽然出身于西府地区的普通农家,但他却很有艺术天赋,自幼聪慧,能写能画。成年以后,他成了一名公务员,一直在基层工作。繁忙的公务之余,他在诗歌、书法、绘画三个园地辛勤耕耘,凭借着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逐渐在三秦书画界崭露头角,被誉为“周原才俊”。
笔墨既是语言,又是观念和境界。康登科先生擅长山水、花鸟等多种题材的创作,他的作品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富有生活的气息。他的画作以意境、笔墨、构图、色彩等方面著称,既体现了他对大自然美的赞美和热爱,又展示了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执着追求和敬仰。在他的画作中,观者既能看到大自然的神奇美丽,也能感受到画家对民族文化的自豪和自信。
我喜欢品读康登科先生的画作,不论是他的山水画或者花鸟画,我都喜欢欣赏。因为我感觉他的画作自有其格韵,体现了墨色之中蕴含的人格魅力和文化品格,而正是这种格韵能给我带来心灵的愉悦和视觉的冲击。
康登科先生是很善于学习的人。他除了精心研读“长安画派”诸位大家的作品和画论,还精读过诸子百家的经典学说,齐白石、李苦禅、傅抱石、黄宾虹、潘天寿等人的作品和画论,还有近现代金岳霖谈“个人性质”、宗白华谈“结构”、张东蓀谈“材料与形式”等大家的诸多文章,他都精读过,光读书笔记就做了六十多本,可见他的的治学的勤奋、扎实与广博。此外,他还深入研究中国传统绘画技法,汲取古代和现当代的许多美术大师的精髓,同时不断创新和突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注重画面的构图和色彩运用,追求画面的和谐与平衡,这使得他的作品既有传统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气息。
关于绘画, 明人金圣叹说,“不会用笔者,一笔只作一笔用,会用笔者,一笔作百十来笔用”,康登科先生 的绘画用笔勾勒富于节奏、韵律,在烘晕与渲染中,工致而又见灵动,严谨而不乏洒脱,足见出其技法精湛与惜墨如金的成熟。他的作品无论大小,画面无论简繁,都显示出底蕴深厚、境界清雅明丽的特点,而传统绘画的“黄家富贵”之风,已被吸纳、化解为作品深层的精神元素,展示为生意浮动、风神绰约的爽目清新、简率明晰、精湛生动、风神郁勃的气韵和面貌。
我喜欢欣赏康登科先生的山水画。他善于将对丘壑情景的状物,以及对山水气息的把握结合起来,透露出纯粹雅宜的治学心理,充满歌咏自然的真情实感,体现出内在含蓄、格调高雅的美学品格。他的许多山水画作都是描绘云烟之境,浪奔涛涌,云蒸霞蔚,画面多俯视视角,仿佛人立高处,视野辽阔。《乔山秋岚》、《秦岭白云》、《太白山夕照》、《渭水渔舟》……在这些如入无人之境的画面里,山水都充满着“静净”之气,观者仿佛能感受到画家手持纸笔,静观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的从容心境。还有,他的画作《华山秋霁》中,群山高耸,云气环绕,狂恣的笔墨点染山林和树木,呈现出巍峨的气象;《千河暮色》中,山峦叠翠,山脚树木植被被细细点画,远处大面积的淡墨和留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浩渺的韵味;《乔山雨霁》中,山路蜿蜒,山顶郁郁葱葱,茂林之中房舍掩映,又是一派雨后清新自然的景色。他的这些画作秉承了他的人格、学养、意境、笔墨等内容,也代表了他对中国画的认识。
由古及今,中国的花鸟画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在中国花鸟画里,不但鸟儿们飞舞灵动,花花草草同样生命鲜活,而且人们还赋子植物以灵魂和人性,即使一块石头、一株梅花、一棵松树,都寄托、象征着人的理想精神,这在世界上大约是绝无仅有的文化现象。当然,花鸟画的完美成熟,离不开中国文化的诗性特征,我国的早期文明反映在“诗经”里,不亚于正史,诗歌就是文化的生命形式,因此,诗意从来就是花鸟画的灵魂。另外,书写文化更是促使花鸟画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书法美感在花鸟画由工笔发展到写意阶段,是主要的推动力。由此可见,花鸟画能够独树一帜,离开诗、书、画的密切结合是不可想象的。花鸟画又是很有难度的艺术,它的题材范围有限度,花乌虫鱼在所有人的眼里都是一样的,但表现到面面上就各家分明了,画家们创造性的的经营就很费思量。康登科先生既工诗善文,又擅长书法,还精通绘画之道。他说,诗歌有诗眼,书画也要有气眼,他的作品少有满构图,要给观者留下思考的余地,每个画家都要有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他喜欢传统的文人画,他说,那种诗书画印皆通,才叫文人画。他喜欢那种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作品。其花鸟画中,深厚的传统功底与独特的个人风格交相辉映。他博采古今名家之长,将花鸟形象以“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手法加以升华,赋予作品灵动鲜活的生命力。在技法上,无论是行草书法入画的顿挫韵律,还是水墨运用的浓淡相宜,都尽显“以书入画”“以意为画”的精髓;构图上的严谨明快,笔法上的灵妙洒脱,更是将传统中国画置陈布势的妙谛发挥得淋漓尽致。而这一切艺术表达,皆源于他“不激不厉”的平和心境——对物质与名利的淡泊,让他的画作褪去浮华,沉淀出诗一般的沉静高雅,真正诠释了“画乃心境”的古训。
丹青颂盛世,妙手绘山河 。“师古人、学今人、诗画求真;画山水、工花鸟、生动传神。”这可谓是康登科先生的真实写照。他多年来潜心读书、深入生活,沉心静气、锲而不舍、访师问友、厚积薄发,方取得不菲的艺术成就。艺无止境,不进则退,行百里者半九十,有恒心者事竟成。中国画这门艺术博大精深。期待他在未来的艺术征程中,继续以匠心为笔,绘就更多承载文化底蕴与艺术温度的精品画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