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四川省广元市的书画家牛文辉女士就是一位传承先进文化的真正的“文化人”。
作为她的粉丝,我曾专门去过牛文辉女士的家乡游览过,希望能从她的出生地找寻到精神因子。那是川北大巴山区里的一个安静村庄。蜿蜒的溪水环绕著美丽山坳,春季一来,桃红梨白,山杏花的清香雾状弥漫,紫色的山葡萄和绯红的山查错杂,铺陈开土地的绚烂。牛文辉女士二十二岁之前的生命基因里,深深浸染了这块土地的营养。它无疑是她最初的启蒙或诱发,它是一个源头,也是一个本钱,它的丰厚与否,直接关涉到她日后文化道路的前景、格局、气象和境界的大小与高下。情动于心,心法于外。牛文辉女士正是从家乡的溪流田园和阡陌山峦中,获取了大文化与大气象、大格局与大情怀的力量和决心。也正因为有了对故乡、土地的无限眷恋和心有所属,她才会如此从容不迫与大气磅礴,才会在书画领域取得了不菲的战绩。
牛文辉女士幼受庭训,饱读诗书,嗜书法如命,每日勤练不缀,从无间断。楷书学颜柳,开张稳健,盛唐气象,蔚然可观。及长专攻行草,以圣教兰亭为主,用笔沉稳,章法自然。锤炼多年,成年之后,又加碑学,求其厚重古拙,气势磅礴,尤显大家风范。近年以来,溶浸章草、孙过庭书谱,草法畅其笔意,以沉著之外,渐见飘逸之风,其书意境不急不躁,清气盈满,雍容之象,悠然神远,大有铁马秋风冀北之气,更见杏花春雨江南之幽。
纵观牛文辉女士的山水画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所发扬,笔墨之中融入了自己的思索、感悟和创造,用有形之笔绘无形之意,将有形之境写无声之诗,构图恢弘恣肆,雄伟壮观,落墨浓、淡、干、湿、疾、缓、顿、挫巧妙融合,相得益彰,点划精到,笔笔传神!她的画线条刚劲,质感浑厚,结构手法多变又不失整体气势。她画的云,横锁山腰,飘逸如练,一渡千里,远绝浮尘,把山衬托得高拔入云,仿佛可以拨星揽辰;她画的山,势拔五岳,上出重霄,下临无地,峥嵘崔巍,雄险奇绝,让人看后顿生豪气又不得不发出“危乎高哉”的叹息。她画的水,宛若西子动人的明眸,点亮了万山屏障,整幅画面既雄且秀,欲刚还柔,有静有动,盎然有趣,掩映生辉。她在笔墨上不追求固定的符号,而以尽量丰富多变的笔墨语言去增强可视性。力透笔墨的艺术感染力,这主要是源于其文理贯通、品学深厚的个人修养。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时下任何艺术作品的创作都离不开对传统艺术的传承。为了开阔视野,积累经验,提高创作水平,牛文辉女士写生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名山大川:秦岭巴山、长江三峡、太行山、九寨沟、海南省的五指山、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她怀着对美术先贤们的敬畏,以对传统艺术精神的遵从,无论是在题材的选择,还是在笔法的运用,都尊重传统,继承传统,遵守美术发展的艺术规律。
纵观牛文辉女士的作品,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绝。不由得耳边会萦绕那句经典:青出于蓝而近于蓝。她最崇拜的画坛大师有齐白石、张大千、李可染、傅抱石等。她在四尺宣纸上留下的除了淡雅的清香,映射着春秋更序的岁月沧桑,更融入了她坚毅的处事哲学、人生信念。她的绘画与落款特别讲究书法的用笔与气韵的贯通,下笔酣畅中和,含蓄蕴积,注重点划的形质美、笔调的韵律美、用笔的力度美、篇章的气势美、形式的变化美、内涵的意蕴美、风格的个性美。故而她的作品耐看、耐读、耐人寻味。当然,这与她的气质、学识、修养、人生阅历是分不开的。
作为一个年近知天命的书画家,牛文辉女士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人民抒写,为时代放歌。她从不自满、自矜,而是一直秉承谦逊、随和、文雅的处世态度。她平生为人处世总抱着一颗平常心,此心求学学无不成,此心修道道无不通,此心做人人无不成。
丹青绘盛世,
翰墨展风华。祝愿牛文辉女士能为世人创作出更多、更精美的作品,充实提高国人的审美品位,为新时代书画艺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