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原创)

(2024-08-01 10:25:19)
   书法家姬建龙先生是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的人,他是鄂尔多斯市知古书院院长,该市“翰墨缘”书画教育培训机构负责人。
   自从十多岁开始习练书法起,姬建龙先生就始终牢记着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写的一首谈自己书法体会的诗歌:“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同时,他还始终牢记着柳公权谈自己写楷书体会的一句话:“心正则笔正”,力争先做一个人品高尚的人,然后再做一个优秀的书法家。在他看来,书法之美,通过笔墨形态的变化,让人身处喜怒哀乐的审美氛围,使作品超越形质,上升到一种求韵味求高古的境界之中;书法作品中蕴含书写的法度、技巧和风格,是技法、学养、审美、个性的综合诠释,是情感、思维、文化、情怀的综合表达。所谓字如其人,书法的个性和风格,就是这种综合素质的外化呈现。
  姬建龙先生幼承庭训,近三十年来 一直醉心于书法的研习和创作之中。他认真临习古代名家名帖,遍临王羲之《圣教序》、米芾《苕溪诗帖》和《蜀素帖》、唐寅《落花诗帖》、王铎《拟山园帖》和《琅花馆帖》、洛阳龙门石窟始平公造像等名帖,从前人碑帖里汲取学养,精思善悟,博采众长,守拙而不取巧,守真而不求怪,守美而不效丑,师古而不拘泥,崇尚传统书法国粹,倡导作品雅俗共赏。他知道这么一点:书者抒也,就是用用传统笔墨手法来表达书者自己的情感。所以他的书法作品既秉承传统,又有自己对书法艺术的感悟和理解,从而行成了自己的独特书法风格。
   姬建龙先生在书法上是多面手,其真、草、隶、篆均有涉猎,尤擅小楷和草书。他曾多年坚持临摹过柳公权的《玄秘塔碑》、《神策军碑》、《魏公先庙碑》等碑帖。他也先后系统临习过《散氏盘》《毛公鼎》等金文及几十种汉碑、魏碑等,草书则以二王和张旭、怀素为主,所临写对象都是书法史上有定论的一流作品,他说,取法乎上,才能窥古人堂奥。在他看来,书法一旦失去继承性,就像一个人失去了记忆,就不可能成为一门成体系成系统的艺术;离开了法度,所有书法作品的艺术鉴赏就无从谈起,甚至基本的美丑都不能甄别。同时,他亦深知,书法艺术的真谛是忌讳因循泥古,重创造,贵出新。否则,只能成为“书匠”,绝不能成为“书家”,更遑论独特与深刻。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草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草书是一种自由、奔放的书写风格,可以展现书法家个人的情感和个性。相比于其他书体,草书的笔画变化多样,线条纵横交错,非常灵活。通过草书的表现方式,书法家可以将自己对于事物的独特理解和感受融入到作品中,展示出独一无二的个人风格。草书的奔放和灵动,让书法家能够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境,给人以独特的艺术享受。 姬建龙先生的草书作品,受孙过庭、张旭、怀素的草书影响较深,再到后来,他受王铎的草书影响最深远。细品他的草书作品,就会发现他的草书作品,点画遒劲有力,清新典雅,俊逸爽健,淋漓痛快,有一种大气磅礴的气势。笔画之间的穿插、映带、顾盼、揖让等,都书写的精准到位,游刃有余。在布局上,也是非常有心得体会的,既有传统的规矩感,又有突破。纵观他的草书作品,笔法老辣,笔力劲健,字里行间透着一种少有的“霸气”。
  观者若仔细品读姬建龙先生的小楷作品,就会感到他的小楷犹如清泉石上流,细腻而又不失雅致。其楷书结体萧峻,点画精微,筋骨神俊,舒展圆厚,含诸家笔意,又迥然推陈,入古出新,自成一格,独步当今。每一个字都仿佛被精心雕琢过,笔画间流露出一种清新脱俗的美感。可以说,他的小楷,既有古人的风骨,又有现代的创意,让人在欣赏之余,不禁为之倾倒。
   姬建龙先生 深知学问是一切艺术的开始,是其书法艺术生命的源泉。多年来,他在努力攀登书法艺术高峰的过程中,一方面孜孜不倦地学习中国古典诗、词、文、赋,积极从中汲取书艺的精神营养,另一方面则又广泛涉猎世界文学、历史、哲学、绘画等领域的名作、专著,不断扩大自己的眼界,丰富书艺创作的人文土壤。在博学善悟中以学问促书艺,以书艺厚学识,并将这一切渗透到笔端和字里行间。腕底所涌现的是文化积淀,是其个人的学识、气质、精神与境界。每次展赏他的书法作品,总觉一股清新气息扑面而来,令人耳目一新。
   书法艺术作为一种美学,是先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传承賡继是一项使命和责任。因此,发扬光大中国书法艺术,使之产生更为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是今人肩膀上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担当。为了弘扬书法国粹, 在孩子们的心中培植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 姬建龙先生创办了自己的书法教育培训机构,十几年来,他的书法培训机构越办越红火,赢得了家长和孩子们的高度信任,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如潮。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写过一句名诗:“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意思是:拨开云雾去找寻隐秘树林的山间古道,依靠着石头听潺潺的流水声。此句生动地再现了寻者攀登的举止和情态,塑造了一个含蓄却又深邃的意境,体现出寻者的闲静幽趣。在我看来,书法家姬建龙先生就是一位走在书法之路上的“寻者”。我坚信他的书法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