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原创)

(2024-07-22 11:28:05)
黄席珍老人是湖北省浠水县人,年近九旬的他,依然辛勤耕耘在他心爱一生的书画园地,用夕阳的余晖给他的生命涂抹了一道道壮丽的色彩。
   黄席珍老人,号老圃,1937年出生。他自幼热爱中国书画艺术,六岁即开始临帖学书,入学后在塾师指导下进行学习,直至参加工作到退休后,他习练书法从未间断。后来,他又开始自学绘画。他忠于艺术,尊重自我,静观世事。静心创作,乐在其中。1997年,他从浠水县教育岗位退休后,每日坚守在自己的书画工作室,以书画自娱,以书画养生,临池之勤,倍增往日。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他不仅在书画艺术上摘取了累累硕果,也赢得了健康的身体和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这些都使得他的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2016年,席珍老人的书法作品在为纪念毛主席词《沁园春·雪》发表八十周年活动中被评为金奖。同样诗在2016年,他的绘画作品入展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书画展。
 席珍老人的老家在浠水县散花镇钱坳村,村里有一座泰春山。这座山是他儿时的乐园。小时候的他常和村里人一起上山砍柴、放牛、采蘑菇、玩耍,不过那时候对泰春山八景(望江石、兰江照、青狮山、洗手池、双峙峰、钵盂峰、虬虹岭、白额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只是觉得这座山给孩提时代的他带来了很多乐趣。成年后的他,离开了家乡外出求学,在师范学校毕业后,他先是被分配到黄冈市黄州区一所学校任教。六年后,他主动申请调回到自己的家乡任教;之后工作不管再怎么调动,也都是在家乡这座山附近。久而久之,他对家乡的这座养育了自己的大山产生了深深的眷恋之情,就像南宋大词人辛弃疾所写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97年,退休后的黄席珍老人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写字、画画,这时画出家乡泰春山天然八景图就成了他的一个心愿。他经过勤学苦练,他的画技越来越高,画出的山水画作受到了许多观者和收藏家的青睐。
     黄老的山水画作以家乡的泰春山为蓝本,基于自己对生活和生命的感受以及遇物兴怀、自成天趣的情感表达,以大自然为师,以扎实的笔墨和饱满的情感创作出了一幅幅饱含生命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山水作品。
  通过黄老的山水画作可以看出,他在笔墨创作中既承传统艺术之法,又不失时代笔墨风貌,展现了中国传统画的深厚魅力和当代艺术的创新精神。他在耄耋之年用笔墨绘出家乡美景,也是对浠水县历史人文的一种传承。可以说,黄老先生的画作从时间的不同跨度,生活不同的角度,以诗意想象,现实描摹,创造出了风格各异且极富时代精神的艺术盛宴,多维度地表达了他对祖国、对家乡山水的热爱之情,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的精神面貌。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有一句名诗:“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祝愿黄席珍老人在未来的岁月里,在保重身体的同时,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与时代同步,为人民放歌,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精神、展现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品力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