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花鸟陶逸趣丹青呈异彩(原创)

(2024-07-01 14:40:21)
       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说过一句名言:“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他是站在文运昌隆的北宋王朝说的这句话,他准确把握住了他所处的时代士人阶层的心性和旨趣,开宗明义的提出了绘画“达心适意”的功用,明确了绘画是人的精神载体,强调了画家对自然万物的关照,要与自我的主体精神相契合,要表现出画家自我真实独特的生命感受。
       山东省知名画家王钱潮女士是一个非常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人。在祖国传统文化的熏染下,她内外兼修,谈吐优雅,气质娴静,浑身显露出一种浓浓的儒雅之气。勤奋好学的她知道,古今中外的一切艺术大师,都善于向书本之外的万物学习,因为古人强调要“格物致知”,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天地有大美,万物皆为师,所有这些都给了她深刻的启迪。  从事绘画四十多年来,王钱潮女士一直努力追求“画以适吾意”的境界,努力追求在艺境与心境高度统一的情境中从事创作,天道酬勤,苦练加悟性,这使她创作出了许多质量上乘的花鸟佳作。
      王钱潮女士在花鸟画创作上一直坚持“学古不泥古,创新不离宗”。在她看来,对一个画家而言,写生、线描、构图、色彩、墨色等都属于基本功。绘画,一定要下苦功夫。画家的天赋再高,基本功不扎实也不行。所谓的艺术创新,前提是必须要有坚实的基础;要不然,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基本功扎实了,才能在艺术道路上走得更远。
         王钱潮女士的父亲王小古(1915—1982)是花鸟画大师,她继承了父亲的画风,。在多年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画风。她的花鸟画追求神韵、意境、气势,注重生命与自然的再造。她以草书笔意入画,不求形似却意态毕肖,笔墨简净而神满气足。她笔下的芭蕉、竹石、青荷、松柏、虫鱼等点画跳宕,勾斫如飞,枝枝叶叶,婉转含情,笔踪起伏摇荡,墨色纷披潇洒。可以说,她对笔墨的运用娴熟自如,笔触轻盈灵动,墨色的运用自然流畅,层次分明。这些都使得她的花鸟画作在细节中见大气,在精微处显宏观,既有传统艺术的深厚底蕴,又不失现代艺术的创新与活力。
  同许多花鸟画家一样,王钱潮女士很喜欢画牡丹。她画牡丹,勾、勒、点、染,轻松自然,张弛有度,老枝新叶则墨意淋漓,元气晕章,又逸趣横生,韵味天成。于此同时,她以“用色如用墨”的方式画俯仰生姿的牡丹,敷色、渲染,以色御色,让色墨相沁,以色御墨,让色墨浑然。花瓣、花蕊、花心,有节奏、有空间、有质感,很绚烂,又很沉稳,很秀润,又极富姿态。她笔下的牡丹,有含苞待放的、有嫩蕊凝珠的、有含笑欲语的,白的如玉,红的似粉,每一朵都展示出独特的风采,花冠用色饱满润泽,花瓣用笔圆中带方,蕴含着蓬勃的生机。作为点睛之笔的花蕊,神釆奕奕,静中寓动。从构图姿态婀娜却不妖娆,动势栩然却不妖艳。画面清新雅静,生机盎然,如自然之牡丹,却比自然之牡丹还美艳,比自然之牡丹还要生动。可以说,她画的牡丹,其中有黄荃的富贵、徐熙的野逸,亦有吴昌硕的恣肆、齐白石的老辣,当然还有王雪涛的灵动飘逸。
   荷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也常常出现在文人画家的笔下。荷花除了她独具的“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格”魅力外,那种绰约卓然的风姿,大概是激发文人画家创作热情更主要的动力,因为在那里,他们可以充分地表现自己的艺术智慧。 同许多花鸟画家一样,王钱潮女士还很喜欢荷花,更擅长画荷花。她继承和发扬了前贤的精华,善用淡墨,善于用水,笔下的荷花、水草、石头、鹤、鹭、鸭等,都画得很丰润、滋华而有厚度。为了墨色明豁有精神,常运用浓淡极化对比手法,有时湿线淡墨、有时枯笔渴线、有时大笔浓墨。何物为浓,何物用淡,虽无定则,但作者心中有数,笔无妄为,每笔都为艺术效果服务。
总之,王钱潮女士的花鸟画作品既洋溢着拥抱自然、亲近自然的炽热情感,流淌着赞颂生命、礼敬生机的诗性感悟;同时还是对时代精神的有力表达。她的画作从不同角度真实、深刻地反映了沂蒙山区的生活气质与时代精神,这些作品在外师造化、生命体验、切近当代生活的同时又表达了画家个体对家乡齐鲁大地的挚爱。她是沂蒙大山的女儿,除了热爱这片土地,这片土地也给予了她细腻和温婉以及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
祝愿王钱潮女士在未来的岁月里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脚踏坚实大地,深扎生活沃土,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寻找艺术灵感,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努力创作出更多歌颂祖国和人民、赞美时代、反映人民群众幸福生活、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精品力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