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花鸟无俗声丹青有高格(原创)

(2024-06-13 09:10:03)
    古今中外的艺术史充分证明了这么一点:如果一个家庭有艺术氛围,那这个家庭环境就很容易熏陶出一个具有较高艺术天赋的孩子,这个孩子长大了很有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艺术家。这方面, 山东省知名女画家王钱潮女士就是一个例子。
    王钱潮女士的父亲王小古(1915—1982)先生是一个著名画家,擅长画花鸟。生前曾任中国美协会员,山东省美协常务理事。他的画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山东厅曾悬挂着他的画作《百蝶图》、《牡丹图》、《玫瑰图》。山东省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王小古画集》收录了他的代表性作品。王小古先生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艺术家,除了绘画成就巨大,他在诗词、书法、治印等方面也有较高的造诣。他一生心境达观平和,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只执着于艺术创作中觅一方宁静,可谓行至飘逸,气度雍容。
 王小古先生 对他的女儿王钱潮自幼起就悉心栽培。他经常教导王钱潮说,绘画艺术的神奇之处就在于能将画者的生命体悟、知识修养以及人格品质具象的呈现出来,故而在中国文化中有“画为心声”的说法。一个画者,要想在画技方面精进,就必须在修炼人格、丰实学养、磨砺技法等方面用心用力,其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思想高尚、人格正大,这是立身之本、修艺之魂。而王钱潮自幼就牢记着父亲的谆谆教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她努力做到不让父亲失望,不让时光虚度,不忘从艺初心,勇攀艺术高峰。通过五十多年的艰辛努力,如今已年过花甲的她成了山东省画坛以擅长画花鸟而知名的画家。
    王钱潮女士自从事绘画四十多年以来,一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坚持积极投身于“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写生活动中,在体悟天地造化中汲取创作灵感,创作出了许多极具中国气派的朴素与绚烂共美的优秀作品。她为人低调,勤于思考,勤于创作,扎根传统,以创新为主脉,在创作中真正做到了守正创新。
   中国画由“随类赋彩”而派生出“随意赋彩”,对构成画面的诸多元素进行更加主观的色彩表意,这种意象表达还体现出国人对于墨韵的崇尚。施墨于素,水与墨的黑白构成传导出物象的生命活力,由此,画家得以依物写意畅神、悟通绘画本质。墨色的变幻氤氲,体现出画家的心中气象。墨即是色,色即是墨,满纸黑白掩映,妙趣横生。在当代工笔画创作中,画家也常常借用墨的浓淡层次,赋予作品以更多的想象空间和思想内涵。擅长工笔花鸟画的王钱潮女士就是这样。在她看来,当代工笔画的色彩表达,充分体现出了中华民族鲜明而独特的审美认知;它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艺术观念与表现形式,是画家的精神家园可以安驻的理想空间,其中包含了画家对于自然万象、时代发展以及生活境遇的体察和感悟。
   王钱潮女士的画作,不论是工笔画作还是写意的国画花鸟作品,都浸透着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绘画艺术的执着追求。她用独具一格的艺术语言描绘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瞬间,这一份独特的艺术表达不仅是对绘画传统的致敬,也让观者在欣赏之余感受到无尽的美与思索。可以说,她的花鸟画作,精细与大气并存,唯美与逼真交织,如同诗词中的佳句,让人仿佛能听到鸟儿的欢歌,能嗅到鲜花的芬芳,能感受到岁月的静好。
   王钱潮女士的花鸟画传承了宋元绘画的精神内涵和风骨,但同时拓宽了绘画的取材和视野。她从古人的折枝花卉以庭院近景走向了大自然。那朝气蓬勃的花丛草野,放眼于宇宙八荒,拉近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拓展了花鸟画的新境界,赞美了花鸟虫鱼那种生生不息、幽深丰茂的精神境界。她以蓬勃生机和丰盈酣畅的意趣为主导突出了花鸟虫鱼的自然本真之美。在她的画笔之下,这些大自然界的各种生灵们,或风云际会,或波澜壮阔,或呼朋唤友,或顾盼自语,无不形神兼备,自然天成。画中散射出的那一种纯美、朴实、飘逸、天真的美感都透露出作者的才气、灵气和大气。
   荷花是一种深受国人喜爱的花卉,这不仅仅 是因为它具有秀雅纯洁、婀娜多姿的天然美,更因为它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格。从古到今,有许多画家都喜欢画荷花,王钱潮女士也不例外。她之所以能把荷花画好,得益于长久以来的写生积淀和文化修养。她画的荷花极具个性美学价值,既不同于匠笔的死板荷花,更不同于俗笔的生硬荷花,而是有致静穆于画端,既有白石老人的妙似语境,也有画坛大师潘天寿先生的范式,转益多师,师古不泥,别具一格。
   王钱潮女士的一幅工笔画《鸳鸯戏水》,以水墨为媒介,将水的灵动与墨的沉稳相结合,让画面呈现出了一种独特的韵味。水与墨的相应变化,使得荷花满塘,花艳鸟啼,观者仿佛能听到那一阵阵清脆的鸳鸯鸣叫之声。笔墨留下的意蕴,使得水塘清溪留香,让人沉醉其中,回味无穷。为了画好鸳鸯戏水, 王钱潮女士经常在清晨薄暮来到湖边,仔细窥视鸳鸯之神态,所以她的鸳鸯画作,纯从写生中得来,动作的自然、色彩的正确,乃在写生之外,另有观察的功夫和心中意会的结果。
   和许多有名的花鸟画家一样,王钱潮女士也很喜欢画牡丹。她画的牡丹花瓣浓而不艳,层次分明,叶子与梗融合衔接,笔笔相生。她的牡丹画重点不在形象本身或一枝一叶的取意,而是以简朴取胜,以技法取胜,以含而不露、一派天趣的气韵取胜,从而表现出大自然界的牡丹生生不息、绚丽夺目的景象,唤醒着许多人尊重自然、关注生态文明、回望生态家园的情结。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有一句名诗:“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四十多年来,为了画好花鸟画,王钱潮女士充分利用当教师才有的寒暑假和其他节假日时间,独自或和画友们一起到全国各地去写生。她曾去过山东省菏泽市、河南省洛阳市观察牡丹并写生牡丹,还去过云南省昆明市画茶花,还去过海南省画椰子树,去过广东省广州市画木棉花,去过江苏省的苏州市、无锡市和湖北省武汉市画梅花。随着绘画视野的逐步拓宽,这为她的绘画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也带来了不少灵感。
   花鸟无俗声 ,丹青有高格。近十年来,随着王钱潮女士在美术界的声名鹊起,她深受画坛前辈和同行们的赞誉,她的作品也越来越受到许多观者和收藏家的青睐。但在诸多的荣誉面前,她没有飘飘然、昏昏然,她知道自己脚下的道路还很漫长。她决心在今后的岁月中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等方面再发力,争取做到修身与创作共进、人品与艺品齐升,努力以高尚的操守和美术精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
  我坚信,在未来的岁月里,王钱潮女士精心创作的作品一定能在时光的酝酿中,散发出更加迷人的文化芬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