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龙口市是一个县级市,位于胶东半岛西北部、渤海湾南岸,隔海与天津市、大连市相望,总面积901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11月,龙口市的常驻人口接近73万。
 
 龙口市的自然风光秀美,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自古就多出美女和才子,而今,该市的一个知名书法家戴慧媛女士在山东省书坛卓尔不群,她和她的书法作品受到了全国许多书法爱好者和书画收藏家的青睐。
 
戴慧媛女士,80后,毕业于鲁东大学艺术教育系,本科学历,现为龙口市教育体育局干部,中国民主同盟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协女书法家委员会副秘书长,龙口市政协常委,龙口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戴慧媛女士 出身书香门第,幼承庭训的她,很早就开始习练书法。她由于具备较高的书法天赋,加之她本人又极其勤奋,所以她才在书法上取得不菲的艺术成就。她的书法作品曾入展首届“刘禹锡杯”全国书法作品展等大型书画展并获奖。
 
古人荀子说过一句名言:“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戴慧媛女士开始习练书法的时候,对书法诸体都分别临摹和练习过,但在多年的习练过程中,她发现楷书是一种很有魅力的书体,而她自己更适合于练习楷书,所以她就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了专研练习楷书上。
 
凡是稍微懂点书法之道的人都知道,楷书又称“正书”、“真书”,它由隶书过渡而来,始于东汉,在唐代达到巅峰。形体方正、笔画平直的楷书,还暗含“楷模”之意。
它是习练其他书体的基础,“易学而难工”,要想真正在楷书上搞点名堂出来,很不容易。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为了练好楷书,戴慧媛女士 日日临池,夜夜把墨,寒灯面壁,悟禅访道,跋山涉水,感受自然,体味人生,以苦为乐,乐在其中。经过多年的勤学苦练,她终于在楷书方面取得了练有所成,成了在山东省颇有名气的书坛新秀。
 
若仔细品读戴慧媛女士 的楷书作品,便会发现她的楷书整体上既有柳楷的筋骨,又有欧楷的骨骼,还兼具自我之特点。她的楷书作品在点画安排上力求精致,一笔一划,一丝不苟,犹如精雕细琢过的一般,而点画之间的关系也处理得非常到位,相互之间不仅联系紧密,而且相互之间能够很好的体现一种和谐共赢的关系,前后呼应,首尾相接,从中可以看出,她深谙唐楷的用笔之道,能够娴熟的驾驭楷书的用笔之道,而且还能做到多种笔法灵活切换,做到了中锋行笔,侧锋相辅,布局美观,给人的感觉是酒醇中显烈,大气中飘逸,传统中蜕化,平静中张扬,舒展自如,朴素优美墨色浓重不失清雅,润泽不失空灵;结体方正而不板滞,严谨而不落俗套,整幅作品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学习书法之外,戴慧媛女士还珍爱古典文学和诗词曲赋,只要有空,她就坚持诵读不懈。她知道,书法不是独立的艺术,它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不失古人意,方得自我心,因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修为决定着书法家书法艺术水平的高低。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如果一个书法家缺失了文化修养,就很难登上书法艺术的巅峰。
 戴慧媛女士是一个教师,她知道,作为一个书法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字内功夫,用技法、技巧来辅导学生,培养训练学生的眼力,提高学生的鉴别水准,除此而外,教师本人还要有过硬的字外功夫——修养、涵养、学养,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的成长及书法水平的提高都有着潜在的影响。
  戴慧媛女士,这个名字的意思就是智慧、美丽,名如其人,生活中的她,本就是一个大美女加大才女。如今的她在成名以后,在许多人仰慕的鲜花掌声中,她的背后是别人未曾体会过的艰辛与寂寞、坚守与突围。正如她自己经常说的一句话:“生命从一开始就在倒计时,不要让无谓的琐事来耗费有限的生命燃料,那些比你走的远的人,并不是先天就聪慧,而是每天比你多走了一点点。”
 
心随笔走风雷涌,手按毫动意趣生。
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魅力,它既能陶冶情操,又能磨练意志,所以 戴慧媛女士喜欢以笔墨为媒介,抒发着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给了观者以心灵的慰藉和思考的空间。在“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的审美目标里,她始终不言弃,不懈怠,孜孜以求,勇攀高峰,祝愿她在未来的岁月里创作出更多能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人民群众审美追求,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书法精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