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旬阳市是一个县级市,由地级安康市代管,旬阳市的蜀河镇是一个千年古镇,该镇为古代蜀国所在地,因蜀王逝世,其墓冢存于此而得名。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该镇人文景点众多,文化积淀厚重,具有丰厚而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文脉资源,民风崇文尚义,素有精勤好学之风。从古到今,该镇涌现出了不少在文艺领域颇有成就的人,陕西知名书法家魏书林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魏书林先生是在蜀河镇土生土长的回族人,他是陕西省书协会员,曾任旬阳市书协副主席多年。他在年轻的时候曾就读于古城西安的一所名牌大学,参加工作后,他在老家旬阳市水利局一直从事技术工作直到退休。不管岁月如何变幻,幼承庭训、喜欢书法的他从未放下自己手中的毛笔,每天都要抽空练习书法六七个小时。五十多年来,他每天都是早上五点起床,洗漱完毕后,五点半开始习练书法到七点半,然后去单位上班。到了晚上,他一般从八点钟开始习练书法,直到十二点才上床休息。功夫不负有心人,精研书法五十余年的他,终于寻找到了书法的龙脉秘笈。
从古到今,许多书法家都喜欢品茶,对他们来说,在创作之前,享受一杯香茶的宁静是必不可少的仪式, 魏书林先生也不例外。每当有朋友们来到他家,他就首先拿出好茶款待朋友,和朋友们一起品茶论艺,其乐融融。在他的眼里,品茶加书法这种将生活和艺术相结合的做法不仅仅使艺术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也使生活更加充满艺术的氛围;因为文化的内涵不仅仅是思想和价值观,还包括了生活的各个方面;文化不仅仅是艺术和传统,也涵盖了生活方式和健康。对他来说,墨香和茶香就宛如书案和茶台,密不可分。他在自己家里备有高档的茶台、茶具。他平时最喜欢喝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出产的“紫阳银针”、“紫阳毛尖”等佳茗。他说,每当他在品饮了这些好茶以后,他写起字来就感觉更有力道和灵感。
“一枝柔管伴天下,几寸时光许砚池”,魏书林先生在2013年退休后,定居在安康市市区的一个小区。退休后,他选择继续追求年轻时的书法梦想,坚持每天花上大半天的时间继续习练书法。退休十几年来,他的头发由满头乌发变得斑白,但他依旧耕耘在书法园地里,乐此不疲。自从定居在安康市市区这个拥有近五十万人口的城市里,他的眼界越来越开阔,认识的书法界的朋友越来越多,他们经常在一起切磋书法之道,交流创作体会,围绕具体作品的艺术风格定位、气韵表现、工具材料选择、款式章法、用笔、结字、墨法等技法的短长,以及文本选择、文字审读中的问题,认真细致的进行分析和点评,并指出各自在今后的研创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和努力的方向。通过多次和书友们的交流和切磋,使得他的书法技艺得到了更大的提高。
笔循兰亭写晋韵味,墨缘临池作书卷。苦练书法五十余年的魏书林先生,他的书法艺术风格可以这样来概括:在稳健中见飘逸,在清新中见灵气。他在书法上是多面手,对篆隶行草楷都很擅长。凡是品读过他的书法作品的人,都会感到他的书法作品落笔筋骨厚重,有恢弘磅礴之气。同时,他在用笔的时候方圆并施,结体稳中求险而随笔划,章法错落起伏而率真自然,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的震撼。
退休十几年来,魏书林先生除了日常习练书法以外,还喜欢向年轻人宣传书法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他看来,书法是中华文化的基因,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书法不仅有很强的实用性、很高的艺术性,还有着广泛的人民性。书法和其他门类的艺术一样,应该努力为人民大众服务,要让书法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深受人民大众喜爱且日用而不觉的艺术。他希望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上书画和诗词歌赋等传统文化。他每天都热情接待一些登门求教或求字的书法爱好者。对求教者,他耐心指导,诲人不倦;对求字者,他是有求必应,从不让求字者失望。他还经常义务对一些亲友的孩子教习书法。在他看来,书法作为中国的国粹,蕴含了古代圣贤为人处事的道理。让孩子们学习书法,既是培养孩子们静心的毅力,也是锻炼孩子们对心性的控制,更是让孩子们在那一字一句的古文中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让他们从小就学会做人的道理。
在魏书林先生看来,书法要具有前人的法度、时代的精神、个人的特性。遵从书法演进规律,走碑帖融合之路,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应该是书法发展的正途。而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书法家,就要争取做到技精于熟、艺文兼备、技道均衡、德艺双馨。切实把提升内在学养、涵养、修养放到首位,增强“字外功夫”,摒弃“俗”气,充实“书”气,坚守崇德之本。要知道,艺术的本质就是追求真善美,而艺术家的使命就是把这种真善美传递下去。为了传播书法文化,最近两年来,他这个老年人还经常在智能手机的抖音上发表书法作品,赢得了好评,成为了网红,这极大地激发了他的书法创作热情。现在,他每天都坚持在抖音里现场创作两幅书法作品,深受抖音里的许多观者的青睐。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如今已过古稀之年的魏书林先生,仍然辛勤耕耘在书法园地。他多次对朋友们说,他一定会在未来的岁月里,紧扣时代脉搏,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用心用情为人民书写,坚持以厚植学养为根基,继续传承中国书法传统,坚持以德艺双馨为标准,坚持以创作精品为准则,在培根铸魂、守正出新中力争创作出更多更美的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
的书法佳作!
加载中,请稍候......